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6单元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6单元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a9bec3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f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38、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

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

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其丰富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

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分)

40、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6单元测试题答案

题号 1 答案 C 2 D 3 C 4 A 5 A 6 D 7 B 8 D 9 D 10 11 12 13 C A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D C A B BC C C D C D D D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D D B C D D C A B A B C 39、(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译: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

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

句意通

顺1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分)

译:(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

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

语气、

大意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