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29图文转换 漫画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动员29图文转换 漫画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0d488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90

图文转换 漫画

1、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从两个方面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2、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

2.针对漫画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欣赏漫画《城市罐头》,按要求完成题目。

(1)结合漫画标题,用简明的话概括右边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 字。 (2)漫画所反映的现实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写一段抒情性文字。 要求: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不少于 80 个字。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5、下面是一幅漫画,请描述漫画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7、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8、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9、下图是一幅漫画,请先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揭示漫画的寓意。

10、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

11、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 (1)拟写标题(10字以内); (2)写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1)标题: (2)寓意:

1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 时间都去哪儿啦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13、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14、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5、下面是一幅漫画,请根据这幅漫画,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2.说说该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批评了某些游客旅游中不文明的现象,

②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道理,告诫家长应以身作则讲文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观察图案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其中的关系。孩子在爸爸的后背上写着“到此一游”,其父见此很生气欲教育他,而李小毛却指着其父“到此一游”的涂鸦反驳他。可见,不要在景点乱涂乱画乱刻字,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

无线信号遍布社会现实生活,人们被其异化和控制,失去思考能力。

2.示例: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过度依赖网络,从而造成身心伤害,建议大家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合理使用网络。评分标准:从原因、危害与建议等角度回答,根据表述酌情给分。 解析: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大量城市人口居住空间逼仄,犹如生活于罐头之中;城市生活与自然远离,犹如罐头中的食品与氧气隔绝。(其它言之有理者,亦可给分)(2)城市的天空被高楼瓜分得越来越窄,而我们是一群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无奈的飞鸟,呼吸着浑浊喧嚣的空气,用几缕瘦弱的阳光,抚平烦躁的日子,在夜深人静时回忆曾经自由飞翔在森林中的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生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漫画,然后根据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分清讽刺批判和赞美歌颂,深刻理解漫画主旨。本题这幅漫画,画面上是一个打开一半的罐头,罐头里全是挨挨挤挤、高高低低的楼房。联系现在大量人口涌向城市,致使城市人口居住空间变小变窄,犹如生活在罐头中。海油城市人生活在远离自然的钢筋混凝土的空间之中,犹如罐头中的食品与氧气隔绝。本题另一问要求根据漫画所反映的现实进行联想,写一段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低于80字的抒情文字。答题时,根据漫画反应的城市居住空间狭窄和生活远离自然两个方面中任意选取一个,或者两方面兼顾,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抒发自己对这种现实的情感态度。书写时注意题目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80个字。

4答案及解析:

答案:画面主要内容:家长通过孩子手上戴的“远程监听手表”监听孩子在校情况, 老师看到后吓得教具掉在地上。

漫画寓意:反映了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得不到老师的公平对待的怪现象,讽刺家长的做法既不利于老师教育学生,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解析:图文转换题要看全内容,题干、画面、图的题目及所有的文字都要看全。题干要求要一一对照。本题就要求“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栝其寓意”。首先应观察画面,看画面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描述出来即可。从图上看来,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校外的父母,二是校内的学生和老师;校外的父母借助孩子手上的监听手表监听孩子的在校情况,老师受到惊吓。描述的时候把这些内容全写出来即可。揭示寓意的时候,要突出漫画的讽刺意味,侧重对家长这种做法的不利之处的批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描述:拳击台上有三个人,“循环不经济”选手头上冒汗,“循环又经济”选手面带笑容。中间裁判抓着右边选手的手,高高举起(示意他获胜)。画面上方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字样。②寓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提倡。

解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从题干来看,“描述漫画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漫画内容,二是“指出漫画的寓意”。描述漫画内容时,需要把画面中的主体内容都说出来,尤其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如本次漫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图,二是文字注释,图中包括三个人,中间应是裁判,两边是拳击选手,而两个选手分别代表“循环又经济”“循环不经济”,从裁判举起“循环又经济”的手和“循环不经济”头上冒出的汗可知,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践”中,“循环又经济”战胜了“循环不经济”。考生可以根据画面中的文字及画面主体概括出漫画的寓意。对于图文转换题,考生应先分析图的类型,主要包括漫画类、徽标类、图标类、框架图类等,然后分析考查的方向,主要包括内容概括、寓意拟写、标题拟写、建议拟写等,不同类型的图,其题目的考查有所不同。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这幅漫画一共有两张图:第一张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饭碗的母亲正在追赶前面一个手里拿着玩具不断奔跑的孩子,并想给他喂饭;第二张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一纸赡养文书的年老的母亲, 在追赶前面俨然大老板模样、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 2.自作自受(或:种豆得豆、自食其果等)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漫画由两幅图组成,要分别描述出这两幅图的画面内容。说明这两幅图时,应抓住两个人物呈现出的关系与特征。第一幅图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端着饭碗在追赶着给一个手拿玩具的小男孩喂饭,第二幅图是一位年老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张写着“赡养”的文书,追着西装革履、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这两幅图显然是在讽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自食其果。所以根据漫画的寓意,标题可以拟写为“自作自受”“种豆得豆”“自食其果”等。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内容:画面上,一个年龄大的男子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正欲打向拦腰抱着的另一个手拿鸡毛掸子的男子,嘴上说着:

“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而一个小孩正趴在沙发的扶手上。

寓意: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训诫的作用。讽剌那种语言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若答其他的寓意,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赏、准确的能力。描述漫画内容时,要抓住画面中的要素,不能有遗漏,如两个拿着鸡毛掸子的大人、一个趴着的小孩,还有图中文字。分析漫画寓意时,要联系现实,看其是否讽刺、批判、指责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问题。 答案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8答案及解析:

答案:现象: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掩盖了传统节日。 看法1:传统节日被商业化的“新节”淡化,亟需“抢救”。(或看法2:节日也需要创新,不必一味严肃,新节日带来新快乐。)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画面内容:一位学生跨越传统观念的悬崖,从北大转学到技校。漫画寓意:消除对技校的偏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学习。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漫画中的文字,然后再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就容易把握了。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内容)漫画的主体是一个人穿着雨靴,带着雨伞,大衣领子高高竖起地行走着。空中灼热的太阳对此露出一脸的不解,而他头脑中却在想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故步白封、因循守旧、阻止变革的人。 解析: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首先概括内容,注意顺序,概括寓意注意图中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再结合《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分析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故步白封、因循守旧、阻止变革的人”。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标题(“才”与“权”)错位

(2)寓意①讽刺了饱学之士反倒要听命于某些草包领导的错位现象。②批评某些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③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④学问越是多的人才越谦虚。(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解析: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2.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解析: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内容:孩子背上长着美丽的翅膀,家长却正在用硕大的剪刀剪孩子背后的翅膀。

寓意:翅膀象征着孩子奇妙的想象力、自由、个性等,剪翅膀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和个性。漫画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可以分两步:第一步,认真看图,对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包括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第二步, 联系现实,分析画面的内涵。从内容上看,画面上有两个家长和一个小孩,小孩身上有一双翅膀,家长正拿着一把大剪刀准备剪去孩子背上的翅膀。题干中有两问,一是漫画内容,二是寓意:做第一问时,考生只需把画面内容描述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寓意,考生应联系现实来思考,孩子的翅膀象征着想象力、自由、个性等内容,而剪去翅膀就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等。然后根据分析组合答案即可,切记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20楼楼梯拐角处,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指着意见箱,让一个收废纸的把意见箱中的信件收入麻袋。讽刺了某些领导表面上表示愿意听取群众意见,实则对群众意见不加理睬的现象。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要求介绍漫画内容,考生只需把漫画所画内容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即可。第二小问要求指出漫画的寓意。这是一幅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写寓意时应注意分析它讽刺了什么

现象。考生从漫画中的“ X长” “意见箱”“收废纸”等提示中不难得出答案。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堆满了(绿色的)军训服的垃圾箱,垃圾箱的左边是一个身上有着“大学生”字样的年轻人,他正做着一个扔衣服的动作,在他的头上方有一行字“军训结束”。 2.军训的目的,就是教育每一个学子磨砺意志.吃苦耐劳,厉行节约。大学生刚军训完就丢弃军训服,等于丢弃了全部军训的价值.这是对军训极大的讽刺,也是对军服的不尊重。

解析:画面主体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装满军训服的垃圾箱。从 “军训结束……”四个字和大学生扔东西的动痄,可以推断岀在军训结束后,军训服都被大学生扔进了垃圾箱。这种行为一方面造成了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对军训价值的蔑视和对军服的不尊重。由此可知,漫画是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讽剌。描述画面要抓住主体内容, 人物的动作以及相关的文字,做到措辞简洁。概括寓意要明确情感倾向,挖掘问题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