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套精选试卷合集】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化学高二下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5套精选试卷合集】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化学高二下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119fd0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c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冶炼金属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电解MgO制取Mg

B.加热条件下用CO还原Ag2O制取Ag

C.在A1和F2O3反应中,生成11.2gFe,转移电子数为0.6NA D.电解NaCl溶液制取Na

【考点】G6: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分析】A.氯化镁、MgO都属于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但氯化镁的熔点小于氧化镁;

B.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C.在A1和F2O3反应中,生成11.2gFe=D.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质是:2NaCl+2H2O

=0.2mol,电子转移0.2mol×3=0.6mol;

2NaOH+H2↑+Cl2↑.

【解答】解:A.镁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镁,而不采用电解氧化镁的方法冶炼镁,氯化镁的熔点低于氧化镁,如果电解氧化镁会浪费大量能源,所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镁,故A错误;

B.常温下,银易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银的金属性弱,可用加热Ag2O的方法冶炼,故B错误;

C.在A1和F2O3反应中,生成11.2gFe=0.6NA,故C正确;

D.电解饱和NaCl溶液电解过程中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阴极上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实质是:2NaCl+2H2O金属钠,故D错误; 故选C.

2.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杂质,可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中的水(新制CaO) B.乙烷中乙烯(溴水) C.苯中的甲苯(溴水)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

2NaOH+H2↑+Cl2↑得不到

=0.2mol,电子转移0.2mol×3=0.6mol,转移电子数为

【考点】PR: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分析】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B.乙烯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 C.溴、甲苯均易溶于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

【解答】解: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洗气可分离,故B正确;

C.溴、甲苯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高锰酸钾、分液,故C错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AlO2﹣、Cl﹣、SO42﹣ B.Fe2+、HCO3﹣、K2、SO42﹣ C.Na、Cl、AlO2、NO3 D.NH4、NO3、I、CO3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加入足量Na2O2后,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加入足量Na2O2后,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 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且Fe、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且I﹣、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C.

4.将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AlO2溶液

B.Na2SiO3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CaCl2

2+

+

+

2﹣

【考点】DF: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析】A.二氧化碳通入NaAlO2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 B.二氧化碳与水玻璃反应生成硅酸;

C.二氧化碳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 D.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

【解答】解:A.二氧化碳通入NaAlO2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A不选;

B.二氧化碳与水玻璃反应生成硅酸,硅酸不溶于水,是白色胶状沉淀,反应过程现象明显,故B不选; C.二氧化碳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故C不选; D.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整个过程中无明显现象,故D选; 故选D.

5.常温下,用pH=11的氨水,分别与pH=3的盐酸和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X、Y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

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X可能呈酸性 B.X溶液可能呈中性 C.Y溶液可能呈中性 D.Y溶液一定呈中性

【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DO: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一水合氨为弱碱,氨水的浓度大于0.001mol/L,pH=3的盐酸浓度为0.001mol/L,pH=3的某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酸的浓度≥0.001mol/L;X为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液,溶液一定呈碱性,Y溶液酸碱性无法确定,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常温下pH=1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01mol/L,氨水浓度大于0.001mol/L, 该氨水与pH=3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X为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溶液呈碱性,故A、B错误; pH=3某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若酸为强酸,则氨水过量,Y溶液呈碱性;若该酸为弱酸,Y溶液可能为中性或酸性,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2NO(g)+2CO(g)=N2(g)+2CO2(g)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吸附性; B.依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的金属防腐原理解答; C.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0,据此判断; D.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

【解答】解:A.明矾在水中电离的铝离子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故A正确;

B.Zn与Fe形成原电池时,Zn的活泼性比Fe强,Fe作正极被保护,所以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故B正确;

C.2NO(g)+2CO(g)=N2(g)+2CO2(g)该反应△S<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H﹣T△S<0,可知△H<0,故C正确;

D.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故D错误; 故选:D.

7.为倡导“低碳”,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需对CO2进行创新利用研究.T1℃使,将将9mol CO2和12mol H2充入3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容器中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Ⅰ所示,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p0.改变某一条件重新进行上述反应,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

B.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52,则T2>T1

C.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充入4.5 mol CO2、6 mol H2,平衡时容器内压强P1>

D.在T1℃,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5 mol H2O(g),则达平衡前v(正)>v(逆)

【考点】CP:化学平衡的计算;CK: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改变条件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减小,说明改变条件时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B.化学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乘积的比值,平衡常数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根据温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

C.如果充入气体浓度减半,如果转化率相等则平衡压强是I的一半,实际上,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先根据浓度商常数确定反应方向,根据反应方向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

【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曲线II到达平衡所需时间较短,说明改变条件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增大压强,故A正确;

B.T1℃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CH3OH)=c(H2O)=

=1mol/L,c(CO2)=

=2mol/L,

c(H2)==1mol/L,则平衡常数K===0.5,T2℃时,上述反

应平衡常数为0.52,0.5<0.52,T2℃时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2<T1,故B错误;

C.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由充入4.5molCO2、6mol H2,如果转化率相同,则压强是I的一半,实际上,相对于I来说,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压强大于原来的一半,故平衡时容器内压强P1>

,故C正确;

D.T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4.5 mol CO2、5 mol H2、5 mol CH3OH(g)和 5 mol H20(g),则各

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H3OH)=c(H2O)=c(H2)=,c(CO2)==1.5,则浓度商==0.4

<0.5,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达平衡前v(正)>v(逆),故D正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