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礼貌原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1600f79b6648d7c0c7465c

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

兴湘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班

2011962725 王艳 该篇报告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例子出发,简要的分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根据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而礼貌原则可分为六条准则,分别是: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例1: 一个学生在一次讲座上遇见了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想找他修改下自己的文章,便说道:“李教授,您名誉全国,在学界也是泰斗,知道您向来爱才,希望您为鄙人的拙作提一些宝贵意见。”

就这一句话就把这两个准则(得体准则和慷慨准)都表现了出来,“教授”、“名誉全国”、“泰斗”、“宝贵?”使别人多受益少吃亏,“鄙人”、“拙作”使自己少受益多吃亏。

例2: A:John has just borrowed your car.

B:Well, I like that.

B说的是反话,说话人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是:“我讨厌这样不经同意就借走车子”,但他为了避免同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相抵触,不想让别人直接洞察他内心的不满,故意说了违心的话。 例3: A: Could you lend me you car? B: Yes, I guess that would be all right.

当A提出想向B借东西时,B爽快的答应了,这样给人的感觉则是非常礼貌和慷慨的,如果当别人是真的需要帮助时,你却推脱的话,让人感觉十分不礼貌和小气。

例4: A:Excuse me, Could you make a room for me. B: Yes, of course.

A使用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因为A需要向B寻求帮助,这样的情况下,A有必要在需要将损失他人利益降到最小,B给A提供了帮助,但是A的礼貌也会让B在心理上得到一些补偿。

例5: 在鲁迅的《论讽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描写:“贵姓???” “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 “草字阔亭。” “高雅。贵处是???” “就是上海??” “哦哦,那好极了,这真是??”

这种对话在旧时代的交际场上是不难见到的,其中“贵姓”“贵处”“久仰久仰”“高雅高雅”等都是赞誉之词,而“敝姓”“草字”等则是谦虚之词,“两位胖胖的先生”交际时是严格遵守着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的。 例6: A:这场比赛我们能够取胜,全亏了你的超水平发挥。

B: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如果没有大家的积极配合,我就是有再高的

水平,也无从发挥。

在A对B在比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B没有把功劳完全揽给了自己,而是说大家的功劳。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增加有益于别人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例7: 骑了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又过了吃晚饭的时间,李老师饿了。

学生:“李老师,请在这里吃个便饭吧。” 老师:“不,不。不客气。我吃过饭来的。”

李老师根本没有吃晚饭,他却说“我吃过饭来的”,作为班主任家访是不在学生家里吃饭,是为了避免造成不好的影响。李老师不好接受,但他的话随不真实,维护了礼貌原则里面的得体准则。

例8: 在一次研讨会上,两位学者有了如下对话“你懂得真多。” “哪里,还是你懂得多。” “你懂得多。” “惭愧惭愧。” “谦虚谦虚。” “咱们别争了,这样下去没个完,您爱才我心领。”

在这个例子中,看待他人“懂得真多”、“懂得多”、“谦虚谦虚”、“爱才”,看待自己“哪里”、“惭愧惭愧”。另外,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都是针对他人的,并且要使话题得体经常要用到赞誉的词句;慷慨准则和谦逊准则都是针对自己的,同样,要慷慨,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自己必须要谦逊才行。

例9: A: 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 I do no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m afraid.

B出于恪守礼貌原则的赞同准则和既定的语境,尽量减少与对方正面冲突,不直

接回答画好不好看,而自己害怕自己不会欣赏。间接地表达了“我根本不喜欢”这一含义。

例10: A:We’ll all miss Bill and Mary, won’t we? [7]

B:Well, we’ll all miss Bill.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A的意思其实是想证实大家都会想念Bill和Marry,而B只肯定了会想念Bill,却有意不提Marry,恪守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 例11: A:“现在白菜一公斤七毛。”

B:“哪儿啊,现在市场价是一公斤七毛一。”

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双方同样都产生了意见和分歧。这明显违反了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那么他们的感情是对立的。这两个人的意见老是不一致的话,那么他们的感情也会变得很不融洽的。

例12: A: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 tonight?

B:I’d like to, but I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o tonight. [5]

在这句对话中“I’d like to,but”是很礼貌的用法,遵循了礼貌原则里面的一致准则,B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同时既准确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使双方都不至于尴尬。

例13: A: I have bought some apples here. B: Great, it is my favorite.

这这段对话里,我们暂且不知道B是不是真的喜欢吃苹果,但是B所表现出来的是喜欢的情感,符合了礼貌原则一致准则,减少了双方的分歧,让大家的感情更融洽。

例14: 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boyfriend?

B:His T-shirt is nice.

B的回答很巧妙,因为出于遵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减少正面冲突,伤了面子,并没有正面回答B的问题,只是巧妙的回答了另一个问题避开了原问题。事实上B并不觉得A的男友怎么样,只是没有直说罢了。 例15: A: 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 I do no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 am afraid.

为减少与对方意见的正面冲突,采用答非所问的办法,间接表达了含意“我根

本就不喜欢这幅画”是给对方留面子,表达对B的一种礼貌表述。 利奇认为,人们以间接的、含蓄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指责,是出于礼貌,因为其指责的含义是通过推理才能由受话者推断出来的。

例16: 日本友人问:——你以为《源氏物语》是抄袭之作?

中国学者回答:——哪里,我只是认为樱花兼有梅花香。

中国的学者在回答中,用樱花和梅花做比喻,指出了虽有相似,但各有不同。这样的回答突出了礼貌原则,虽然没有正面回应是否是“抄袭”的问题,但是既照顾了对方面子同时,又侧面回答了对方的提问。

例17: 在一次出访国外时,有人问道周总理:“请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的喜欢低着头,而不像我们一样昂首阔步呢?”周总理笑着说;“因为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呀。”

本来外国人是为了取笑中国人没有自信,但是周总理的巧妙回答不仅仅是那个人问题,而且用“中国人走上坡路”这样的回答礼貌且隐晦的说了外国人的昂首阔步其实是在走下坡路。

例18: A: My grandpa hurt his leg last night.

B:I am so sorry to hear that.

当听到A说出他祖父腿受伤这件事后,例子中的说话人B表达了与对方共同的情感,让人听起来比较真切.因为说话人B遵守了同情原则。 例19: A:I will have a trip next week. B: Have a good time.

A告诉B他将要有一个旅行,这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事情,B则很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希望他有一个愉快的假期。这很能增加双方的共鸣,增进双方感情。

例:20: A: I have got the praise last day. B: Congratulations.

A将自己获奖的这一好消息和B分享,希望和B一起分享这种喜悦的心情,而B也是很配合的给出了自己的祝贺,这种礼貌原则可以很好的双方开心。 例21: A:Someone has eaten the cake on this desk.

B:It wasn’t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