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百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躁动的百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23c03e0b4c2e3f57276341

(3)师生关系 布贝尔认为,个人与他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对于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实现真正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

3.教育方法 存在主义最注重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允许学生最大限度地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

(1)苏格拉底式的方法 (2)个别化教育 (3)创造性活动 4.课程

(1)确定课程的依据 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 (2)以人格世界为重点的课程

存在主义的学校课程以人文学科为主。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教育 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后半叶产生,没有统一思想,非常庞杂,是对现代思潮的反思。

1.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信息产业发展的后工业社会 (2)对生存危机的反思

(3)社会多元化趋势

2.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

(1)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 很多,尼采的影响非常大

(2)后现代主义出现的标志 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真正兴起的时期是以乔伊斯《芬内根的守灵》(1939年)为其上限。

(3)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在欧洲大陆产生的,直至今日,真正称得上后现代主义大师的思想家仍大多在欧洲大陆。法国更是星光灿烂,它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界贡献了福柯、拉康、德里达、利奥塔等大师级人物。

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 1.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的观点 (1)福柯(1926—1984)

福柯理论有三个重点:知识考古学;话语形式的语系学分析;知识与权力关系。

(2)德里达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论的批判,对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化差异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3)利奥塔 利奥塔的著作《后现代状况:有关知识的总报告》,被西方很多学者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仅70页。 2.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1)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 (2)不确定内在性 (3)对科学理性的质疑

(4)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在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中,吉鲁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1.对现行教育研究方法的否定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现代性下元叙事的质疑,以及“现代性工程”应该“终结”。后现代主义否认科学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而认为它是一种较为主观性的、相对性的知识。

在教育方面,有些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本世纪的教育受一种动力所驱使:用本世纪的科学确定性来取代上一个世纪的道德确定性。 德里达的“解构”概念相当具有破坏性,对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解构”是通过读解文本来发现白身的矛盾,对其存在的等级秩序加以颠倒,进而改变和重新解释原有的概念关系。

(1)强调“差异性” 认为教育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小得到暗示,而不是从普遍的、一般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标准中得到暗示。它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两都变得具有“同‘性”,顺是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

(2)对教育神圣性的质疑

(3)“去中心”和“边界松散” 关于“去中心”,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去中心”,与此相关的还有教育权威、教育控制和教育措施的“去中心”。“边界松散”指的是以往教育狭隘的定义和范围是不合理的。

(4)向往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必须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以便不同文化背景下助学习者能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 (5)研究范式的转变 研究焦点不再集中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而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活动及关系。

2.教育目的观

由于后现代主义祟尚差异性、偶然性以及文化多元主义,所以其教育目的观也是各种各样的。

(1)社会批判能力 吉鲁结合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创立了“边界教育学”。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的人。 (2)社会意识

麦克拉伦认为教育是取得个人及社会权力的工具

(3)生态意识 包尔斯主张建立一个以生态为本的教育,其教育日的在于强调建立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学的生态意识。

(4)内部平和 使社会充满和谐。 3.师生关系

(1)利奥塔的观点 信息,计算机技术,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角色 (2)吉鲁的观点 在吉鲁看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达知识,而且要协助学生认清各种意识形态、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借以培养一种批判能力,最终解放自己。

4.课程观 多尔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 (1)对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从其理论基础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