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级数学教材介绍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六年级数学教材介绍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3bc5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6

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熟悉的电影院座位的排号及学生熟悉的单数、双数来了解奇数、偶数的实际意义。还有,分数的认识,传统教材都是分为两段: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0册)。过去教材的编排一方面两段内容时间间隔太长(经过了两年),另一方面第二段新概念内容太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把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行整合,分为三段:⑴分数的初步认识(六册),通过把一个图形、一个苹果等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简单分数,并学习计算分母不超过10的分数加减法;⑵认识分数(八册)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⑶分数的再认识(9册)认识真、假分数、异分母大小比较,分数、小数互化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学习成为愉快的生活

(1)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使知识的学习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如,人民币的认识,首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模拟购物等活动中,提高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学习有关计算。然后又设计“商品价格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商品标价等。再如,认识负数,首先把它安排在冬天,通过天气预报中的不同地区现实温度及表示,认识负数,再通过记录当地天气的实际温度,体会负数的意义,丰富生活经验,渗透温差等知识。

(2)利用师生现实的信息资源,把学习活动变为真实生活。人们天天用数学,师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一个班的师生”及周围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不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走进儿童自己的生活。如,三年级上册“调查当地的树木”;三年级下册“今天我当家”;四年级上册“读书调查”;五年级上册“记录天气”等等。

(4)关注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多种方式呈现多元文化。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多元文化构成的。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教材内容就要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本套教材,结合学习内容及时呈现多元文化,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数学学习的时空由课堂引向整个生活世界,把对学生的情感、道德、热爱祖国、环境教育等贯彻在数学学习生活中。主要做法有:

●在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中,注意选取现实社会、环境、生活及其他学科的现象,事件或知识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自然地融为一体。如,选择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数据,学习两位数减法(二年级上P16);三

年级下册(P27)通过“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事件,计算经过时间;四年级上册(P18)设计猫头鹰的问题,把计算和科学常识整合在一起。

●设置“兔博士网站”,结合教科书内容,介绍一些扩展性的数学内容,数学与生活、环境、社会有关的新闻和资料等。同时,通过这个充分体现现代学习特点的栏目名称,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空间。如,结合调查当地的树木,介绍树木的作用,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结合“千米”的认识,介绍“火车提速”的情况;六年级上册(P6)结合比的学习,介绍我国的国旗。

●设置“知识窗”,结合教科书内容,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以及数学与科学、社会等方面联系的知识性内容。

(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标准》的这一目标集中反映了未来公民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阐明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那么,怎样学数学才能使学生即学会了数学,又理解了为什么学数学呢?

本套教材改变过去那种“先学方法,再尝试应用”的教学、学习方式,倡导“做中学”。即,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新知识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反思等,学会新的知识,亲身体验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结合具体问题学习数学运算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内容。本套教材打破“先学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计算的重要作用,学会数学运算。

(1)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加、减、乘、除的意义和简单计算的学习,教科书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情境+问题”。通过反映多种信息的、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理解计算的意义提供充分的素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沟通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运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学会计算。同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计算方法。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的笔算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材在设计有关计算的数学活动时,都呈现了学生熟悉的、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简单问题。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从学生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本套教材两步计算和混合运算安排较晚,并且同级运算都结合加、减、乘、除计算单元安排,两级混合运算才单独设计单元。在设计混合运算的内容时,都是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了1000以内加减后,结合解决连减问题认识小括号;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后,单独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学习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运算顺序,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结合问题需求学习数学

需求就是动力,由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引出新知识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学数学,还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良好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本套教材改变过去那种就知识讲知识与方法的“一步到位”的做法,而是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都是让学生在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学习长度、面积单位。再如,公倍数、最小公倍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传统教材中,这些内容都是单独设置单元安排,重点讲解概念和求法。因为概念多、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不易理解、掌握。单纯的知识学习,学生不了解其应用的价值也没有学习的兴趣。本套教材把上述内容放在实际需要的情境中,分散编排在三册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结合自然数了解倍数、因数和质因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四年级下册,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学生用自己方法对分数进行化简的过程中,体会求最大公因数的需求,学习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五年级上册,在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异分母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过程中,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需求,学习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应用意识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等是《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设了“解决问题”内容模块,为学生提供与同伴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素材和机会。在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在问题探索中,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是《标准》关于“数

学思考”方面的具体要求。本套教材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探索活动,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空间。主要做法有:

(1)结合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对于知识扩展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2)结合所学内容,在“问题讨论”栏目中,设计开放性、思考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与他人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从三年级开始,本套教材结合相关单元设计了“探索乐园”。通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一些特殊数学问题及数学思维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都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1.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和各级教研人员形成一个共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了达到通过教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本教材出现教师形象时,特别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安排的师生交流课,教师说:“我们互相认识一下”,给学生一种平等、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消除刚入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又一次出现教师形象。教师说:“我说黑板右边有值日表,对吗?”呈现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教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正确答案的化身,而是一个共同学习者。

2.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学习、探索的素材,给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的时间。本套教材努力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背景的、能够理解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愿意参与的“观察、探索、合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并通过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指导语,如“自己试着做一做”、“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胆猜想一下”等等(指导教师的“教”,又引导学生的“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如,时间、人民币、升和毫升等的认识和有关计算,都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所有的数学计算学习,都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