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级数学教材介绍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六年级数学教材介绍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3bc5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6

养,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与过去教材相比,《标准》把以往的“几何”扩展为“空间与图形”,对小学阶段来讲,主要体现在削弱单纯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计算,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增加了观察物体、图形变换、位置关系等。

“空间与图形”领域,1~3年级、4~6年级两个学段都包括四部分:⑴图形的认识;⑵测量;⑶图形变换;⑷图形与位置。

1.1~3年级学段单元设置和内容安排 ●图形的认识共安排六个单元:

一年级上册——三.认识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一年级下册——三.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

四.认识图形(辩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对简单几何

图形进行分类)

二年级上册——五.角(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级下册——三.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正面、上面、侧面) 八.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平行四边形) ●测量安排三个单元:

二年级上册——一.测量(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米、厘米。

知道分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年级上册——六.周长(周长的认识,会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下册——九.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探索、掌握并会用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与变换安排两个单元:

三年级上册——一.对称(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年级下册——一.旋转与平移(感知旋转、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

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与位置安排三个单元:

一年级下册——一.位置(会用左右、前后、上下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年级上册——三.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

二年级下册——六.方向与路线(认识八个方向和看线路图) 2.4~6年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各册教材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 ●四年级上册

一.升和毫升(认识升和毫升,了解1升=1000毫升)

三.线和角(了解线的知识,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

的角和用三角板画30°、45°、60°、90°角)

六.垂线和平行线(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和平行线) ●四年级下册

一.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

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

一.对称、平移与旋转(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对称

图形和将图形平

六.土地面积(认识公顷,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解决关于土

地面积和种植方面的问题。公顷、平方千米在《标准》第一学段) 八.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五年级下册

二.方向与路线(看线路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线路图) 五.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展开图,计算表面积) 七.体积(体积、容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六年级上册

二.圆和扇形(认识圆和扇形,圆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四.比例尺 (了解图形的相似、放大和缩小,认识比例尺,比例尺的简单应用) ●六年级下册

一、方向与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公式探索和应用,圆锥的认识) 3.“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套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三维空间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描述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如,从观察学生身边的物体,把样子想像的放在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

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看到的图形,亲身体验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判断某个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初步形成他们对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联系。再设计观察一个物体,先想像一下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再实际观察、判断等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的左右、前后、上下等三组位置关系的认识。本套教材没有采取把它作为三组相对独立的内容学习,而是把这三组位置关系放在三维空间中,从不断发展观察的视角中去认识。即先安排“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观察的视角是线性的),再安排“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通过班里同学的座位等熟悉的情境,了解前后、左右的实际意义(观察的视角是平面的),最后安排上、下的认识,同时把对事物观察的视角扩展为三维空间。

(2)重视动手操作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多是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套教材,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感受图形特征,进行图形计算。如,通过用小棒拼图形认识角;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通过对折、剪纸认识对轴图形;通过做风车、拉抽屉等活动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通过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用小立方体摆长方体,探索长方形面积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成长方形,探索它们的面积公式等。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与过去教材相比,《标准》把《大纲》中的统计初步知识改为“统计与概率”,对小学阶段来讲,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一年级开始了解统计的知识;淡化过去单纯统计量的计算和图表的认识,增加了可能性的认识,强调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强调对统计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强调统计与其它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或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1~3年级、4~6年级两个学段分别包括两部分。1~3年级:⑴数据统计活动初步,⑵不确定现象。4~6年级:⑴简单数据统计过程,⑵可能性。

本套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统计的内容,每册一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上册——六.分类(按给定的标准和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和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九.统计(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象形统计图、统计表) 二年级上册——七.统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介绍“正”字法。尝试分段统

计和复式统计表)

二年级下册——四.统计(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三年级上册——三.可能性(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

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年级下册——五.统计(读统计表和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八.统计(认识众数,理解平均数和众数的不同意义,一格表示多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八.统计(认识条形复式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三.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 五年级下册——八.统计(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年级上册——六.统计(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读懂扇形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

图描述数据)

六年级下册——三.统计(认识中位数,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2.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标准》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3个方面)

《标准》对统计观念的描述,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本套教材培养学统计的观念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设计学生亲身参与的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统计观念的建立需要多次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本套教材把让学生亲身参与统计全过程贯穿于各册教材中,除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外,还更多设计本班学生的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价值。如,三年级上册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和每天大约看电视的时间;三年级下册“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和“全班蛀牙情况调查”;四年级上册“同学读课外书的调查”;四年级下册“班内男、女生穿鞋号码的调查”等等。

第二,结合具体问题,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和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从而培养统计意识(观念)。如,一年级下册在随意摆放的各种菊花中,数出每种菊花有多少盆,容易出现数不准问题,使学生体会分类统计、表示数据的必要性;二年级上册通过对现实问题“班里最喜欢看哪个儿童节目的人最多”的不同认识,引出调查活动,体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