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心理学导论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7116e8b7360b4c2f3f6479

6.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这由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网膜上运动范围的不同造成 7.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注意与运动视差和纹理梯度的辨析)

8.明暗和阴影:阴影反映了相对于光源的位置,由此产生的物体各部分明暗差异,成为深度知觉或距离知觉的线索;同时,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9.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双眼线索(人们判断深度知觉主要依赖于两眼的线索)

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时,两眼视轴幅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印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这时如果将两眼网膜重叠起来。他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既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有重要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4.方位知觉

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应

人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定向,触摸觉、动觉、平衡觉等起补充作用。 视觉方位定向需要借助于各种主客观参照物。它受文化、习俗等的影响,尤其受经验的影响,是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天空为上,地面为下)

听觉方位定向主要用于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听觉方位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包括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其定向规律有:(音笼实验)

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不会混淆,容易分辨;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定点作一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时间差: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入两耳的时间差别 强度差:传到两耳时的强度的差别 相位差:传到两耳的声波相位不同(声波的位置)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脑对物体顺序性和连续性的反应,表现在对时间的分辨(把不同时间区分开),确认(今天是几号),估量(这节课过了多久)预测(过多久考研)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昼夜交替);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活动(心跳、饥饿等)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1.感觉通道:听觉>触觉>视觉;

2.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数量多,性质复杂,时间短;回忆

往事时正好相反:经历越丰富就觉得时间越长);

3.人的兴趣与情绪(感兴趣,觉得快;期待时,觉得慢)【与火炉坐一起绝对满,和美女坐一起觉得快】

4.人对1秒钟的估计最准确,比1秒钟长的容易被低估,短的容易被高估,间隔越大,人对时间估计的误差就越大。 (五)运动知觉

脑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应。 真动(真动动了)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低于下阈人们只能看到相对静止(时针);物体运动过快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只能看到弥漫性的闪烁(闪光融合)。 似动(看上去动了,但是没动) 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60ms)相继呈现时(低于30ms,同时出现;超过200ms相继出现),网膜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的运动。(电影,电视,广告等)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浮云导致月亮动)

自主运动:在暗室中,如果你点燃一支烟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若将注视点转向静止

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着相反方向在运动。(注视瀑布再看静止的物体)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知觉系统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颜色和明度直接依赖于光波的特性)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对事物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和一般只是经验。(火车站接人)

一般而言,在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 2、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即刺激的整体结构。如视觉刺激模式、听觉刺激模式等,各个模式都不相同,复杂模式还会包含子模式。

模式识别:个体确认所知觉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它模式区分开来。是知觉研究中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模式识别过程: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1)模板匹配理论: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与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相对应的袖珍副本(模板),内在模板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