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84c579cc175527072208f2

70. 渔 家 傲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①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边声:指边关的风声。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

1.上片写景由 三字领起,描写的是怎样一幅图景?试简说之。 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原因是 。 3.这首词上片写边塞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但全词抒情格调是 。

71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试评述第三句诗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72.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

7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

9

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喜爱的题材,这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理解这些诗,首先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怎样咏“古”,怎样述怀。记住,赏析咏史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往往是理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依据。

74.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

75.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 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 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76.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10

35.《乡思》.“望”确为诗眼。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故乡遥远。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层层推进,极富感染力。

36.《逢入京使》一是自己年已迈仍出征戍边,自觉凄凉,二是离家愈远而思乡、思亲之情愈切,三是想象中亲人时时为己担忧的情景,更使诗人悲痛不已。 37.《旅次朔方》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 两诗表达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设想未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伤,更动人。

四、咏物感怀诗

39.《早梅》(1).①洁白无瑕②花开繁茂 (2)一是承“迥临村路” 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二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3).①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②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③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

40.《山陂杏花》1.树上的杏花 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一层3.运用比喻手法。从内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41.《白梅》1不畏严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 孤傲清高、不同尘俗的品质3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42.《题竹石画》(1)拟人 诗人自己形象 (2)①择境而生,不怕艰险 ②坚韧不拔,不畏强暴 ③坚守气节与操守

43.《春雪》 1.从“都未有”到“初惊”道出诗人盼春之急切心情,但仍未着“花”,为下句写雪作铺垫。 2.诗人发新奇之思,寄情于雪并赋之以人格,盛赞其善解人意,满足盼春人的观花欲望。不仅造意别致,耐人寻味,又上两句相张合,为呼应,结构谨严。

44.《牡丹》 作此诗时,诗人故乡已沦陷十年,十年来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而一心想收复故土的诗人年已“龙钟”,只能在春风中借神思故园的牡丹寄托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45.《客中初夏》 1.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2.一、二两句写“初夏”清和美景,虚实相应,形象鲜明,境界开阔;后两句缘景联想抒情,比喻自然贴切,不遗斧痕,极富艺术品位。

46.《春日》 诗人以拟人之法移情于景,在诗人眼里,芍药、蔷薇都是花中含情之物,春雨初霁,芍药亭亭玉立,有“含春泪”之态,蔷薇攀枝蔓延,才会显“无力卧”之形,情丝绵绵,百媚千娇。且诗人体物入微,风情万种方能出此佳句。

11

47.《病牛》 首句写尽耕牛终年劳苦:年复一年为主人创造了丰硕成果(实千箱),自己却“力尽筋疲”体衰病缠。它是不辞劳苦、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形象。诗人以

牛自况,只要“众生皆得饱”自己心甘情愿“羸病卧残阳”,奉献一生。表达了极为崇高的忧国忧民的心志,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句表达的境界极为相似。

48.《剑门道中遇微雨》第三句的意思是:我这人难道只配做个诗人吗?隐含其中的是诗人更想做一个驰骋疆场的抗金战士,这一反问表现了诗人这一愿望难以实现的愤懑。

49.《题画》淡雅、素清。是自己的悉心力作。“不入时人眼”的也指诗人自身。牡丹象征富贵,时人趋之,而自己身处卑微不为人重,故感慨系之。其实诗人是正话反说,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正直清高,不合流俗的品质。

50.《登科后》前两句用“昔日”与“今朝”对比,直抒胸臆既言往昔处境的窘困,与中榜后的兴奋,又言“今朝放荡”而忘却昔日的难堪。后两句则写骑马游长安的情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登科后那种轻松、得意的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

51.《江楼感旧》用“独上”与“同来”对举,面对如同去年的“月光如水水如天”的风光,引发了对友人(恋人)的无限思念。相同点:①都是七绝诗;②都表达了诗人由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引发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③都在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52.《卜算子·咏梅》①孤独寂寞②无意争权邀宠而遭到嫉妒与打击③即使形瘦体消也永远也不改高洁的品格和抱负。

53.《孤桐》1、颈联。2、①以梧桐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高远,虚心近人,不屈服于环境的坚韧顽强的精神;2为解民于倒悬而宁愿献身的抱负。

54.《墨梅》淡雅、高洁。墨梅长在洗砚池边,它的花浸渍了画家的情志,它虽然没有其他梅花的美艳,惹人喜爱,但它却是作者凛凛正气,高洁情怀的化身。 55.《咏喇叭》比喻宦官。形象地写出了宦官的丑态,嘲笑他们依仗权势,鱼肉百姓嘴脸,揭露了统治者欺压人民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

56.《东栏梨花》作者所咏东栏梨花已成“一株”,暗示已是残花。时至暮春,柳色由绿而转“深青”,柳絮花飞。诗人观察极为细致,睹物感怀,感慨春光易逝,青春易老,人生短暂,这就是最后一句诗的含义。

57.《庆全庵桃花》化用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喻庆全庵为世外桃源,把自己的隐居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恬淡的情怀和拒绝出世的心声

58.《观祈雨》1、描写与农家息息相关的“桑”与“土”遭旱的情形,意在突出农夫“祈雨”道切心情。2、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富贵人家全然没有农民的忧虑,反而担心天气转阴会妨碍他们的吟唱作乐。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顾农民死活的权势者们的鞭挞跃然纸上。

59.《海裳》诗人被贬黄州,孤独寂寞,他锺爱海裳花,赋海裳以人格,月夜里,既尽情享受花的清香,又与海裳相知相伴,心友神交,“恐其睡”,是与其共度寂寞春霄。诗作创造了极美的意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