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a7bf9e25c52cc58ad6bed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夏邑县车站一中 陈红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品位语言情致;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逐层论证层层推理。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篇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

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检查预习: 简介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指导朗读节奏。 正音:如:“夫”、“粟”等。 朗读节奏指导: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2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知识积累,找出规律,巧妙作结: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4、指名学生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 四、疏通课文。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第2段以进攻一方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

第3段从防守的一方来论述,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作者以攻守两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说明“人和”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第4段由战争转向治国方略,得民心,得“人和”才能得天下。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第四

3

段在句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明确: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2、教师巡视解疑,并进行调控。

3、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总结

4、学生质疑。(巧妙引导学生: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从而巧妙与中心挂钩。)

五、回顾分析论证过程,小结本课的论证思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中需要 防守——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域民

类推 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

结论: 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课堂训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第一类题

1、文中加点的“池”的意思是________, “君子”在文中的同义词是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正确的译句是( ) A、委托人到那里去。 B、丢下城池逃走。

4

C、委派人离开那里。 D、放弃(这里)到那儿去。

3、下面几个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正确的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城非/不高也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4、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______ 的政治思想。

5、全文论述的中心论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类题

6、孟子名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 统一天下。

7、找出本文中的排比句。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默写课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