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1章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 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学案 鲁科版必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化学 第1章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 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学案 鲁科版必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bd3b7e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8

探秘膨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和基本程序,对碳酸氢钠的蓬松原理进行实验探究,促使“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2.了解复合膨松剂的组成,学会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蓬松作用原理 1.膨松剂及其类别 (1)概念

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柔软或蓬松特点的一类物质。 (2)分类

?生物膨松剂酵母

?膨松剂??单一膨松剂

化学膨松剂?

?复合膨松剂??

2.观察不同方法蒸出的馒头

(3)化学膨松剂中基本上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碳酸氢钠。

(1)图①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少。 (2)图②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3.实验探究陌生物质(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装置操作如下图所示:

(1)图①所示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持续出现气泡,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

1

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图②所示的实验过程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1)依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一步解释做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提示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者都能使面团蓬松。由于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直接在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和醋酸蒸出的馒头更蓬松。 (2)如果面团没有发酵,能否用加入纯碱的方法使其蓬松?

提示 不能,若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生成乳酸等,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不能产生CO2气体,不能使面团蓬松。

碳酸氢钠的性质

(1)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4)能与碱溶液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或Ca(OH)2+NaHCO3===CaCO3↓+NaOH+H2O。 二、设计并运用复合膨松剂 1.选择合适的物质制取复合膨松剂 (1)酸性物质选择

酸性物质 白醋 柠檬酸

由上表分析,膨松剂中酸性物质选择柠檬酸。 (2)碳酸盐选择

适合做膨松剂的碳酸盐有:NaHCO3、NH4HCO3等。 2.复合膨松剂的组成

化学式 CH3COOH C6H8O7·H2O 色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无色液体 刺激性 易溶于水 易挥发 无色晶体 无臭 易溶于水 难挥发 2

(1)复合膨松剂为什么应在干燥环境中保存?

提示 复合膨松剂中的碳酸盐和酸性物质遇水反应产生CO2,故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2)某复合膨松剂中含碳酸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钙、葡萄糖酸-δ-内酯、淀粉,其中起酸性作用的是哪种成分? 提示 焦磷酸二氢二钠。

1.常用来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的小苏打,其化学名称为( ) A.氧化钠 C.碳酸钠 答案 D

解析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 2.在下列膨松剂中,属于复合膨松剂的是( ) A.泡打粉 C.碳酸氢钠 答案 A

解析 泡打粉是由碱性物质、酸式盐和填充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化学复合膨松剂。 3.下列不属于化学膨松剂的是( ) A.碳酸氢钠B.碳酸氢铵C.干酵母D.泡打粉 答案 C

解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水、氨、二氧化碳,且二者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都可做膨松剂;干酵母属于一种生物膨松剂。 4.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混合,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B.硫酸C.氢氧化钡D.过氧化钠 答案 A

解析 A项,NaOH+NaHCO3===Na2CO3+H2O;B项,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C项,Ba(OH)2+2NaHCO3===BaCO3↓+Na2CO3+2H2O或Ba(OH)2+NaHCO3===BaCO3↓+NaOH+H2O;D项,2Na2O2+2H2O===4NaOH+O2↑,NaOH+NaHCO3===Na2CO3+H2O。

B.碳酸钠 D.碳酸氢铵 B.氢氧化钠 D.碳酸氢钠

3

5.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 A.Na2CO3溶液 C.NaHCO3溶液 答案 C

解析 A项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项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C项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D项既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

6.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最合理的方法是( ) A.加热

B.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结晶 C.加盐酸 D.加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 A

解析 将固体加热到质量不变,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A项合理;加入过量NaOH溶液,会引入新杂质NaOH,B项不合理;加入适量盐酸,与两者均反应,C项不合理;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与两者均反应,D项不合理。

7.下列试剂能用来鉴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是( ) A.盐酸 C.NaCl溶液 答案 A

解析 由于盐酸与NaHCO3反应比与Na2CO3反应剧烈,A项可以;澄清石灰水与NaHCO3、Na2CO3溶液均能生成白色沉淀,B项不可以;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NaCl溶液均不反应,C项不可以;Na2CO3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D项不可以。

8.已知:NH4HCO3=====NH3↑+H2O+CO2↑,Na2CO3比较稳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不与氨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铁架台略去),点燃酒精灯。

(1)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氨。

4

B.CaCO3 D.Na2SO4溶液

B.澄清石灰水 D.NaOH溶液

(3)若想确定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不添加其他仪器和试剂)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实验操作及现象)。 答案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2)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3)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解析 (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如果有氨生成,则氨进入酚酞溶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3)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