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6课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案]第26课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134c26783e0912a2162a7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舒曼计划、《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体系。

第二,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第三,美苏争霸的影响。

第四,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第五,远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进程: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 ⑵.农业和渔业政策。 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 ⑷.政治一体化。 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

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 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课堂小结】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2

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