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19fb4c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2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①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①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生成的FeCl2的质量为y,生成H2的质量为z。

Fe?2HCl?FeCl2?H2? 56 73 127 22.8g x y z

56731272???2.8gxyz

2.8g?732.8g?1272.8g?2x??3.65g,y??6.35g,z??0.1g56565620g

①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100%?18.25% ②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g?100%?27.97%

2.8g?20g-0.1g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

① 铁片放入盐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而是氯化亚铁。

②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因为盐酸是混合物,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③ 在第二题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 E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2 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 【详解】

(1)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O,E是CO2;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l、Fe、Cu、B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B、C均为单质;A、F、G均为氧化物,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俗称苛性钠;I由三种元素组成;D、E为同一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反应B→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Fe2O3 置换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CuSO4+BaCl2=BaSO4?+CuCl2

【解析】 【分析】

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知F为Fe2O3;H俗称苛性钠,可知H为NaOH;B、C均为单质且B→C、F→C存在转化关系,所以C为Fe,B可能为C或者H2;A、F、G均为氧化物,能和还原性单质反应且由题干给出的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可能是CuO、CO2,又因为G、H之间可以反应,所以G为二氧化碳,则B可以确定为C,因为氢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那么A即为CuO;I可以和氧化铁反应且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I为硫酸,I能转化成E且A也能转化成E,E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E为硫酸铜;D、E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能和I反应,能与硫酸反应的盐为钡盐,所以D为氯化钡,将物质带入图框,推测成立; 【详解】

(1)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知F为Fe2O3;反应B→C为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BaSO4、NaC1、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

(4)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

【答案】CO2 CuCl2+2NaOH=Cu(OH)2↓+2NaCl Cl﹣ NaCl 取混合物A适量,溶于足量水

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钠,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钠 【解析】 【分析】

硫酸钡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滤渣D中加入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滤液C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CO2;

(2)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

(4)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是:取混合物A适量,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钠,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钠。 【点睛】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5.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酸 HCl+ Na OH = NaCl+H2O(合理即可,如稀硫酸或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Na OH+ CuSO4 =Cu(OH)2↓+ Na2SO4 【解析】

(1)由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