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地藏王菩萨的广大悲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印顺导师《地藏王菩萨的广大悲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2acd8fd0d233d4b14e69c0

呢?这错误可大了!如『十轮经』(卷六)说:「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党,唯乐听习受持大乘,不乐声闻,独觉乘法」。又说:「说者听者,俱获大罪,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如是众等所有过失,皆由未学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有这种执大谤小的偏见,佛为大众说,这是犯重罪的;听这种人说法,也会犯重罪。

主要的有三种过失:一、起断灭见,二、起颠狂想,三、执无因论。所以太虚大师的判摄一切佛法,建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才说大乘不共法。若无五乘、三乘共法,不共大乘法就没有根基。所以西藏佛教,自宗喀巴大师,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总摄一切佛法,佛法能一直发扬光大,传到青海、蒙古、及东北等地。这都与地藏法门相合;若不学小乘而修学大乘,自行教他,自己与佛教,都要走入岔道了!

例如大乘经说空,如以为一切都没有;大乘禅宗说不是善,不是恶,如以为无善无恶,那就都错了。在小乘佛法中,显示善恶因果,生死轮回,苦恼在那里?问题在那里?然后如何修,如何证,才得永远究竟清净。这样切实的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这些基本问题,才能深一层的体会大乘空义。否则,即堕以上所说三种过失。

一、堕断灭见,即落于空。听说一切皆空,以为空掉因果缘起,于是把因果缘起,善恶报应,生死轮回,都看作什么都没有。如起了这样的断灭见──空见,即使说心说性说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

13 / 20

二、颠狂想:听说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颠倒得了不得!学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这是离开声闻、缘觉法而学大乘所起的过失。

三、无因论:大乘经中,或说因缘不可得,因缘无自性,但这并非没有因缘。但有些学者,却由此而落入自然无因的邪见。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现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谈到三世因果,无形中佛法成了现生的道德学,修养法。这些变了质的,离根本佛法甚远,都是偏向于大乘所引起的错误,也可以说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

总之,这都是未学声闻、缘觉,即学微妙大乘正法引起的副作用。大乘如营养丰富的补品,病愈体弱的人服之,能强壮身体,精神百倍。若疾病还未治好而服补药,必将引起副作用。声闻、缘觉法,少欲知足,淡泊自利,少事少业,净持戒律,为小乘的基本精神。

大乘以利他为重,要救济世间,不妨多集财物,利益众生。然而,若离开少欲知足的精神而行大乘法,则走入了岔路,与世间的贪欲多求又有什么分别?没有出世的声闻精神,就不能有大乘的入世妙法,大乘必成为一般恋世的世间法。

因此,若离开小乘,没有声闻的功德,而以为自己是大乘学者,不要小乘法,那等于病未愈而服补药,必将引起不良后果。『法华经』中说,大乘道如五百由旬,小乘道如三百由旬。三百由旬就在五百由旬中,并非于五百由旬外别有三百由旬。所以若不学二乘而只学大乘法,必成大错。

14 / 20

这样,不学小乘法,就不能学大乘,如『十轮经』(卷六)明说:「不习小乘法,何能学大乘」?「舍身命护戒,不恼害众生,精进求空法,应知是大乘」。又『十轮经』(卷七)说;「何故说一乘」?「舍离声闻独觉乘,为清净者说斯法」。这明显的呵斥一般大乘谤小乘的,等于不会走而想跳一样。

大乘法,一方面重视持戒,不惜身命的持戒,卫护圣戒,对一切众生,慈悲充足,不加恼害 ,(戒依慈悲而成立;真能持戒,即能起慈悲心);一方面精进的求空法。这慈悲、持戒、精进,求一切空法,是大乘法的特色。一切不生不灭的空法(即空相、空性),龙树说:「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为邪空」。这可见,正确的真空见,要在深信因果,净持戒行等基础上,才能求得。

而信因果,持净戒,精进等,都是共声闻、缘觉的功德。所以学大乘法,不能谤小乘,对小乘的基本理论,功德都要学习。有了小乘的功德为依据,那在学大乘法求空法时,才能稳当。有些人以为:『法华经』说一乘,一切众生成佛;学习小乘而终究回入大乘,那就学大乘法好了,何必再先学小乘?

香港有一位老法师,对『法华经』有独特的见解。他以为,开权显实,即是开除权法而显实法,不要小乘之权,独显一乘的真实。这是最使人误解,学大乘一乘,即不要小乘了。

但佛为什么要说唯一乘才是究竟,才能成佛?为什么到最后不说三乘而说一佛乘?要知道,佛说一乘,不是一般性的,是为身心清净的众生,有资格受大乘法而如是说的。佛并没有一开始即说唯有一佛

15 / 20

乘。如『法华经』中,佛从三昧起,赞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不可思议。舍利弗请佛说法,佛再三止之,到舍利弗殷勤三请,才许可宣说。

那时,五百增上慢人退席,佛说「退亦佳矣」!那时的法会大众,都是大乘根性,才宣说唯一佛乘。佛不曾开口教人学大乘,而确是因机施教,而渐渐引入,到此阶段,才为宣说一大乘法。换言之,小乘虽不究竟,但有适应性,对这样根性的众生,就必须说此法。佛于五浊恶世中,建立清净僧团,就需要这种严谨淡泊的小乘法,不为经济家庭眷属等所累。于人间建立清净如法的僧团,即是于黑暗的世间,现出一线光明的希望。

故佛在『法华经』中,最初觉得此法甚深不可说,但再一想,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于五浊恶世说此法,皆为适应众生根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若开始即说一乘,众生还没有清净,不能接受,不但得不到功德,反令毁谤造罪。所以必须先说小乘,使众生做好严谨淡泊的基础,再熏受大乘的微妙正法。

小乘法以出家众为主,这是于五浊恶世建立佛法所必要的。清净僧团若不能建立,正法即将衰落。因此地藏菩萨于五浊恶世现声闻身,救度众生,令不堕地狱。宣说两方面:一、对于破戒比丘,应如何对付?二、于清净的僧团如何护持,才能使三宝于世间,清净庄严,正法不灭。

5.慎受权势财富勿造恶业:一般的在家佛弟子,能对佛法发生大影响的,必定是社会上重要的人物,特别是国王大臣,担当国政重任的。他们有权势,有声望,若对佛法发生正信,对佛法的弘传流布,

16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