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大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外民俗大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4cf3f1fab069dc50220128

第七章 工艺美术民俗

名词解释:

1. 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

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景泰蓝 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是用细扁铜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经

烧制,磨光,镀金而成.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可惜在十多年前被日本等国暗中学去. 3. 七宝烧:是日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品非常美丽华贵,恰如

佛经中提到的其中珍宝,故冠以“七宝”之名。 简答论述:

1.工艺美术形成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一致的。中国工艺美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现代社会、当代社会几个阶段。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都是以石器、陶器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时代。②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是以青铜器工艺为代表的。③封建社会是工艺美术的上升阶段,各种工艺得到发展,新工艺不断产生,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发展时期。④近现代社会的工艺美术继续向前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史历代社会较为重视的内容,到了近现代,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东西文化交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空间。

3、工艺美术民俗的分类:(1)为生活日常用工艺品,即经过加工、装饰的生活实用品。(2)为装饰欣赏工艺品,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1)功能美;(2)形式美;(3)质地美。

旅游时一种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审美活动。工艺美术的旅游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

功能美。民间工艺基本上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实用之美。 形式美。形式美包括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三个方面。

3、 质地美。质地本身之美承载着艺术品之美。

5、工艺品要成为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己的特色:(1)突出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2)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第二节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1、中国工艺美术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2)品类齐全;(3)技艺精湛;(4)风格独特;(5)不断创新。

2、汉族工艺美术民俗:汉族工艺美术的源头是远古先民创造的最早的十饰物。包括(1)陶瓷工艺(2)金属工艺(3)织染工艺(4)雕刻工艺(5)髹漆工艺(6)木工艺等。 3、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1)传统工艺继承较好;(2)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3)工艺品以实用为主;(4)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4.美国:工艺美术丰富多彩,缤纷绚丽,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和开放的思想文化所带来的活力。特点有:

(1)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作品绚丽多样,富于激情; (3)表现内容充满幽默感和娱乐性; (4)作品注意材料的机理效果和特性,

(5)作品很少带有实用功能,以陈设和观赏为目的。

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

名词解释

1.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多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2.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3. 入赘:又叫从妻居,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 简答论述:

1. 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1)诞生礼仪(2)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

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3)婚姻礼仪(4)丧葬礼仪。 2.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1)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社会中的地位。

(2)成年礼仪,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3)婚姻礼仪,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是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感情。 一、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求子仪式:包括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

(2)孕期习俗:包括孕妇禁忌、孕期馈送和接生方式。 (3)庆贺生子:洗三、满月、抓周。

2、成年礼仪: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开笄。 3、婚姻礼仪

(1)相亲、订婚阶段:媒、贴、聘。(2)迎娶阶段:准备嫁妆,花轿迎娶,拜堂成亲。 (3)认姻亲关系:婚礼后男女双方要互认宗亲、近亲。

4、丧葬礼仪:

(1)初终:嚎哭,招魂。(2)设床:设床停尸。(3)沐浴、更衣:穿寿衣,四季之服。 (4)报丧:巴死讯报告亲友。(5)大殓:把遗体抬入棺材。(6)选择墓地及落葬日:讲究风水。

我国汉族葬式主要是土葬,僧人火葬。 二、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摩梭人崇拜干木女神,白族供奉女性生殖器,拜观音菩萨等。 (2)怀孕时的习俗:不吃生姜,不吃兔肉等。 (3)临产习俗:隔离独处。

(4)诞生后的习俗: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2、成年礼仪 (1)冠、笄之礼 (2)穿裤、换裙 (3)文身、染齿和凿齿

3、婚姻礼仪

(1)抢婚习俗:傈僳族、云南红河苗族。 (2)入赘习俗:鄂温克族、傣族。

(3)表亲婚:土家族。

(4)转房婚: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古族等。 (5)不落夫家:广东、福建、广西一带及一些少数民族中。

4、丧葬礼仪:

(1)安葬方式及其分类:火葬、土葬、天葬、塔葬、悬棺葬及其他。 (2)丧葬的礼仪表现: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送葬。

三、港澳台人生礼仪民俗

1、香港、澳门:凡婚礼、添丁、祝寿之类喜庆,都要作“人情”(贺礼)。春节、中秋佳节,常向尊长赠礼。平时探访者较少,只以电话问候,必须造访时,要先电话联络。一般社交,宜约于酒楼或茶餐厅。陌生人称呼,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太太”“小姐”,政府机关人员、警察称“阿Sir”女性称“Miss”“Madam”。小店老板称“事头”“老细”工人称“师傅”等。 2、台湾:

(1)婚嫁:同姓不婚,需经议婚、订婚、完婚、迎亲四个阶段。 (2)丧葬:沿袭大陆。

(3)生育:孕妇常吃猪肝补胎、报喜、做月内、满月、周岁、十六岁都有仪式;重男轻女。 (4)寿庆:男女成人后,每逢生辰都有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的庆祝仪式。女儿出嫁者,寿庆比较隆重。一般50岁时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100岁为期颐。

一、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日本

(1)婚俗:日本婚姻形态基本上有两种:嫁入婚、婿娶婚。

(2)礼仪:言谈举止、家访的规矩、做生意的方法等都有体现。 2、东南亚

(1)马来西亚:见面摩擦对方手心,并佛掌摸心窝互致问候。交谈时回避种族纷争、政治生活机宗教信仰。正式场合不穿黄色衣服。严禁摸背部、头部。

(2)泰国:20岁左右的男子腰过三个月的僧侣生活;不能摸人头;睡觉忌头朝西。忌讳红笔写人名。 (3)菲律宾:交谈时不要涉及政治纷争、宗教和近代史。不要嘲笑天主教会、政治人物或某人家庭。受邀请迟到15至30分钟为宜。

(4)印尼:以右为尊;孕妇忌吃鲨鱼、忌杀鸡。

(5)缅甸:男孩要出家一段时间,不用左手吃饭,不能伤害乌鸦、牛。 3、印度

(1)见面双手合十,口念“向你致意”。尊长者,在老人和父辈的名字后腰加一“吉”字。

(2)做客须带欧洲巧克力或印度甜点心,鲜花。礼物最好是黄色、红色和绿色包装,象征幸福和快乐。

(3)从出生到成年经历命名礼、喂饭仪式、剃头礼、拜师礼等。 (4)婚礼:新郎给新娘戴手镯,新婚夫妇绕“圣火”转圈。 (5)葬俗:印度教徒火葬、拜火教徒天葬、穆斯林土葬。 4、越南

(1)日常礼仪:见面打招呼、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常用酒和生冷酸辣食物待客。 (2)春节立竿驱鬼习俗。 (3)食槟榔习俗。

(4)越南京人的婚俗。三步骤:对生辰八字、送聘礼、迎亲和举行婚礼。

(5)越南京人的葬俗:土葬,先扎白魂,其次小殓,后为大殓。送葬时,子女要披麻戴孝,到墓地时,要行初愚、再愚、三愚礼,祈求亡灵安歇。斋日行不同的礼节。忌日要上供。

二、美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1、美国

(1)握手:普通见面礼。一般是女方、长者、上级、主人先伸手,握手时注视对方。女性彼此见面不握手。

(2)称谓:直呼其名,很少用正式头衔称人。

(3)谈话:不能涉及年龄、婚姻、收入等个人问题,交谈时保持一定距离。 (4)社交惯例:女士优先、提前预约、送礼宜轻等。 (5)禁忌:忌讳“13”和“星期五”。 2、加拿大

(1)见面:握手、拥抱。熟人见面直呼其名,长者尊者要用尊称。 (2)拜访:拜访前要预约,约会须准时。

(3)送礼:送礼不在乎其经济价值,不能送白色百合花。 (4)聚会:不穿牛仔裤,10点,周末11点半前须告辞。 (5)交谈:无感兴趣话题则谈天气,爱谈政治。

(6)其他:重视公共场所礼节、乐于助人、在家不吹口哨、不讲故事等。 3、巴西

(1)婚礼:女子18-20岁,男子24-26岁,合法婚有两种:教堂登记和政府登记。男方无需聘礼,女方准备一切。

(2)印第安人待客时行沐浴礼,招待客人最好礼节是河里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