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风文风管理的通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加强会风文风管理的通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624c2ccfc789eb172dc86c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规范文风严肃会风强化政风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有效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树立政府崭新形象,现就规范文风、严肃会风、强化政风等制度建设作进一步强调,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精简文件、规范文风 (一)严格行文程序。

1、各乡镇(含**街道、**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报县政府审批的公文(含请示性事项)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报县政府办公室审核后根据县政府领导分工送请审批;除县政府领导直接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不得直接报送县政府领导个人,更不得多头主送、越级行文。

2、县政府部门报送县政府审批的请示事项,应以部门名义向县政府请示,并先报送县政府办公室审核,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主办部门应先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未经县政府同意或授权,不得越级向上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县政府部门内设机构确需向县政府请示的

1

事项,应由主管部门向县政府呈文。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不得直接向县政府报送公文。

3、各部门、各单位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文件,应依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事先研究确定的内容,由部门起草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报送县政府办公室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原起草部门修改。涉及政策、法规方面的文件,需按程序由县法制局审定把关。文件经审核修改后,按签发程序送有关领导审批签发。各部门不得对下级政府发布指示性公文。

(二)提高文件质量。把好公文的内容关,各类文件应符合法律政策、切合工作实际,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简练,注重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关于重要性或意义的一般性论述,努力做到“七个不发”:政策不明的不发,措施不实的不发,文字不准的不发,体式不当的不发,字数超长的不发,没有实际内容的不发,未经有关部门协调或取得一致意见的不发。把好公文的格式关,确保格式标准规范,文件印制清晰整洁,用纸用墨符合归档要求。

(三)提高公文传输效率。在严格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进公文无纸化传输,减少纸质公文数量,逐步向取消纸质公文过渡。要充分利用好电子政务专网,进一步做好文件阅读、使用工作,实现传阅及时、办理迅速、流程顺畅。要加强对上网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

2

国家保密制度,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接入互联网,同时要严格保护上网密码。

(四)控制简报数量,提高简报质量。各单位要对简报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大力压缩简报种类和数量,简报应尽可能少,该停的停,能并的并。局属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原则上只编发1种工作业务简报,非常设机构原则上不编发简报。要严格控制简报的期数和发放范围,一般只发相应的下属单位和对口部门,不得乱发、滥发。简报要短而精,有实在内容,有实际效用,要着力提高编印质量,并尽量在公安信息网上办简报。

二、大力精简会议、严肃会风

(一)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县政府各部门以县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县性专业会议,由分管副县长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长办公会审定。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凡要求乡镇负责人参加的,要写出申请,送县政府办公室,报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副县长审批,批准后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各部门自行召开的业务会议,除年度工作会议外,一般不要邀请县级领导参加。各部门经批准以县政府名义召开的业务会议,由各部门负责安排会务。

(二)控制会议数量、规模。按照精简、有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全县性工作会议的数量和规模。能用文件、电话解决问题的不召开会议,内容、时间相近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能以部门名义召开的会议不以县政府名义召开。县

3

政府部门召开的各类会议,一律只开到下一级政府对口部门,不请下级政府负责人参加。

(三)降低会议成本。会议应尽量使用单位内部场所,内部场所不具备承接条件的,应到定点场所召开,一般不租用宾馆、饭店召开会议。除会议统一发放的文件、材料外,不得再发放各种参考材料、宣传材料、画册邮册及其他纪念品等。会场的安排和布置等要简洁大方、讲求实用,节约开支。

(四)严明会议纪律。为确保县政府决策部署得到顺利贯彻落实,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凡县政府召开的会议和安排的活动,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要求准时参加。确实有特殊情况的,要向县政府书面请假并报会议牵头部门,由县政府办公室统一汇总后,定期通报。不请假者,视为无故旷会。对不按通知要求参加会议,有事不请假,随便找人替会或迟到、早退者,将进行通报批评。

三、加强内部建设、强化政风

(一)注重理论提升,夯实执政基础。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要更加重视学习,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不断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工作需求、时代要求相适应。要注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抢抓发展机遇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