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668110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c

34.题中所述“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 暖流流经增温 B. 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 C. 暖锋过境增温 D.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35.对图中A处温带豪雨林自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 林地上蕨类和苔藓植物覆盖着枯枝落叶,整个地面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B. 地面上分布大量裸露的树根,几棵树的树根错乱的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C. 林木枝干上苔藓密布,分布着大量全身披挂“美髯”“树胡子”的大树。

D. 寄居在树表青翠欲滴的苔藓需要从树身大量汲取水分和营养,使残枝枯木好像重获新生。

36.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 ,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 东去种麦 B. 南下踏青 C. 西山牧羊 D. 北山滑雪

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37.2007年头龙间支流米水来沙量分别相当于1970—1979年均值的 A. 2/3、1/6 B. 3/4、1/4 C. 3/4、2/3 D. 1/3、1/10 38.下列因素与近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状况无关的是

A. 黄土高原毁林开荒

B. 煤炭开采形成的巷道和采空区 C. 退耕还林、封山禁牧

D. 窟野河等支流河道中采砂取土

39.河道泥沙沉积量和流域的降水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下图中最符合窟野河流域降水强度与黄河中游河道泥沙沉积量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0.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1.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

42.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A. 沙尘暴 B. 洪涝 C. 雪崩 D. 泥石流

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的溪洛渡水电站客服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技术难题,将厂房、道路全设在开挖的巨大地下洞室内,筑坝石料则全源于从洞室挖出的玄武岩。溪洛渡水电站因遵循“质量、廉洁和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则,拿下了水电站领域的“诺贝尔奖”,开启了中国水电大坝智能时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3.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

A. 冬季经常因低温冻害影响工期 B. 喀斯特溶洞危及洞室的安全 C. 库区蓄水后会淹没大量农田 D. 必须提高大坝、洞室的抗震能力 44.溪洛渡水电站的“可持续性”体现在

A. 提高水电站场内的道路桥隧化 B. 场内建设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厂 C. 在库区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 D. 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化 45.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可能会

A. 减少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B. 长江下游河床迅速拓宽加深 C. 增加三峡库区蓄水库容 D. 延长三峡库区的预期年限

城市水体建设称为“城市蓝化”,城市水体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 我国部分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 城市 水域面积

46.“蓝化效应”表现在( )

①减轻城市内涝,涵养绿地 ②释放热量降低气温 ③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④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武汉 248 上海 192 广州 125 北京 91 哈尔滨 96 47.“城市蓝化”在我国普遍被忽视,其原因可能是( )

A.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B.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C.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D. 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48.仅考虑自然条件,北京市“蓝化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表是有关华盛顿、釜山、多伦多、马尼拉等四个城市的地理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月降水(多年平均)(mm) 地点 面积(km2) 1月 ① ② ③ ④

49.四城市中,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0.关于四城市环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城市都沿海,其后深受海洋影响

B. 人口众多,都是所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 C. ①④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年较差大于③地 D. ②地属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

51.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关于美国出现特大旱涝灾害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月均温(多年平均)(℃) 1月 3.5 26.5 1.4 -4.2 7月 24.6 28.5 26.7 22.2 7月 259 420 97 68 763 630 177 632 38 19 69 60 说法正确的是

A. 日本大规模扩大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满足本国粮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