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7c34a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92

江苏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其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和《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安办〔2016〕103号),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构建持续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过系统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目标

(一)企业要针对本单位实际,科学制定工作程序和方法,根据风险管控的内在要求,从源头上全面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对安全风险实施分

类分级管控,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有效治理的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安监部门根据本地区企业特点,制定并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功能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高效、动态监管;结合企业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安全风险等级,明确高风险等级行业领域企业和区域,实现安全生产差异化分类分级监管。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部门督导。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按照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的原则,组织本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各级安监部门负责督促和指导企业工作开展并实施有效监管。

(二)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通过辨识风险,排查隐患,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责任,实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动态管理和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坚持体系融合,协调统一。把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风险管控内容和方法,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风险。

- 2 -

(四)坚持示范引领,循序推进。坚持以点带面,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确定一批示范企业,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分行业有序推进。

四、把握重点环节,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一)筹划准备。一是成立组织。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按工艺或区域分别成立专业小组,细化分工、明确任务。企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立足自主建设,在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二是制定方案。企业应制定或完善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三是收集整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是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企业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两大类,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标准、规范,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等,内部信息包括本单位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施、管理现状等,为开展辨识评估提供依据。四是抓好培训。企业要对全体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有害

因素是风险的载体,安全风险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必须从源头上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一是合理划分辨识单元。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二是编制辨识清单,开展辨识。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以及本单位生产工艺和岗位等特点分别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采取全员参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详细地排查辨识各个岗位、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三是开展风险评估。科学选择评估方法,综合分析事故发生的途径、条件、可能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等,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大小进行评定。

(三)实施安全风险管控。一是风险分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用的风险分类分级方法,根据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的大小和管理需要,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可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二是制定防控措施,建立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基础上,制定防控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应急处置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其中,重大风险要单独汇总,登记造册,并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