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人教版 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人教版 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c18747be1e650e52ea99ce

35.我是中国人

我很感谢上帝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俄罗斯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p tāo bù jué(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还有上海——我的故乡,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字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和陈院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巨大的几个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们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 “What?”教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 “——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 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ɡ rán dà wù(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笑得蹲在了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腰 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却十分地瞧不起亚洲人。有一次发生的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 multiplied(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道“选择题”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tǎn tè bù ān ( )中发下来了。 “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没交那张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 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 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不给我 一点儿分数?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湿润。我下 定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了“A”的人 寥寥无几。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我觉得 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词。 2.填空。

①作者是 国人, 是他的故乡。他现在生活在 国。 ②短文第 节至第 节叙述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③短文第5节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 3.回答问题。 ①作者说:“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请你说说是什么使他觉得自豪、 扬眉吐气。

②“我觉得很气愤”,作者为什么感到气愤?

③这篇短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6.一盆长春花

“六一”是鲜花的节日。我们少先队员在节日前夕,纷纷把家里最美的盆花搬 到学校里来了。我搬来献给学校的是一盆长春花。 说起这盆长春花,还有一段来历呢!

那是我生日的时候,爸爸的朋友王叔叔赶来祝贺,给我送来生日的礼物。什 么生日的礼物呀!原来是一株花苗,既不能吃,又不好玩。可是爸爸却像宝贝似 的捧在手里,连连说好。

爸爸告诉我:这是一株长春花苗,而且是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培育出来的新 品种。

有一天 天晚了 爸爸下班回来已经很迟了 他边脱外衣 边问我 小红 给长春花浇水了吗 唉呀 我一放学 玩都来不及 怎么会记得给花浇水呢 爸爸什么也没说 就自己舀了一勺清水到阳台上去了

一天夜里,我在睡梦中被爸爸摇醒了。那时,狂风暴雨正猛烈地扑打着窗户。 爸爸要我去把放在阳台上的那盆长春花端进屋里来,还特意和我一起去呢。

从此,我不敢疏忽。我用爸爸教给我的知识给它施肥、松土、除草、灭虫,并注 意避开煤气对它的污染。爸爸还教我设法控制它开花的时间。

长春花一天天长大了,它那一片片鲜嫩油亮的新叶绿得那么可爱,我渐渐喜 欢它了。

不久长春花开了,开得多美呀!同一株长春花竟交映着五六种不同的花,白; 的像雪,红的如霞。各色花瓣重重叠叠,卷成了秀气的花型,一朵朵衬着那婀娜多 姿的枝条,碧玉一般的绿叶,绚丽非凡!在它开花的日子里,我似乎一天到晚都闻 到它的清香。这清香传得很远,很远,让人们闻得心情都愉快起来。

现在,每当人们在校园里围着这盆长春花,赞美它既美丽又很香的时候,我是 多么高兴呀!“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培育出美,并把美献给集体的人,他的心灵是 美的,美得像一朵纯洁的花尸我一再回想着辅导员向我们说过的这一段话,我懂 得了王叔叔和爸爸的心意了! 1.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疏忽(shū sū) 污染(yǎn rǎn) 绚丽(xuàn xún) 似乎(shì sì) 2.给本文第5节加上标点符号。

3.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它们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写在括号里。 ①怎么会记得给花浇水呢? ( ) ②白的像雪,红的如霞。 ( ) ③狂风暴雨正猛烈地扑打着窗户。( )

4.文章最后写小红懂得了王叔叔和爸爸的心意,她懂得了什么?

37.抢交头卷

期末语文考试就要开始了。我坐在座位上回想着期中语文考试的情景。那 一次,我既交了头卷,又得了98分的好成绩。老师zàn yánɡ ( ),同学们 xiàn mù( ),那滋味,够美的了。“今天,可要争取再一次交头卷!”我在心里 这样嘱咐自己。

试卷一到手 我就抓紧时间走马看花似的溜了一遍 嗬 试题如此容易 头

卷不成问题 于是 我就提起笔埋头答题 答完半张试卷 我猛一抬头 不得(de dé děi)了 好几个同学都已着手回答后半张试卷了 这意外的发现 敲响了警钟 得(de dé děi)加把劲迎头赶上 我的笔 马不停蹄地在试卷上来回奔驰 试题总算答完了。还没有人交过卷,头卷有希望啦!我停下笔,发现情况不 妙,有两三个同学眼看就要动身交卷。“该冲刺了!”我急匆匆离开座位,终于如愿 以偿,交了头卷。

过几天,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一看,傻愣了眼!林泉98;陈萍

我呢,唉,别说啦,77。我羞愧得抬不起头,那美滋滋的味道变成酸溜溜的— 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亲切而又认真的语气,对我说:“在学习上要不得半点 骄傲,也来不得半点浮夸啊!”老师的声音不响,可它却像重锤一样敲击着我的心。 这抢交头卷的教训我能忘吗?

1.看第l节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

2.为第2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如愿以偿: ②浮夸: 5.短文中有一句点明中心思想的话,用“——”画出来。

38.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juàn)永的佳 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 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 学的角度作客观观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 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不 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 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 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 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 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 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 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 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 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 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 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 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 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 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 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 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容概括如下(不得超过30个字)。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多项选择)。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5节 中应填 。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5.依据第3节文字,参看下列示意图,“明月”的伴置应在 处。(从A、B、C、D四处选一处)

6.最后一节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下列与“历来”一词对应的表 时间的词语有……………-(多项选择)。’

A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4亿年前 C.7千万年前 D.今天

7.第5节说明了3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3个时期顺 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① ②

39.一根新教鞭

正当大家在议论时,我注意到我的同桌陈明,他一声不响,坐在那里装作若无其 事地摆弄着钢笔,但不时露出慌乱的神色。我一眼看透了他的心思,急忙追问他: “教鞭是你做的吧?”他红着脸支吾着不肯回答。我就趁机抓住这个证据,高兴地喊:“案子,被我破了。‘作案人’就是陈——明!”同学们听我一说,都急切地来询问我 “破案”过程。

等我说完,同学们都兴奋地握住了陈明的手,这时只听见陈明“啊哟’一声。 我一看他的手才明白:原来陈明为了做教鞭,把手都扎破了,同学们更加感动了。 从此,同学们学习陈明,纷纷争做好事。这学期,我班共做好事100多件,被 学校评为文明班。

1.将下面各题的正确答案找出来,填在括号里。 ①大家议论的原因是什么? ( ) A.新教鞭很漂亮,引起大家兴趣。

B.有了新教鞭,老师上课可以用了,同学们很高兴。 C.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做了新教鞭而不留名。

②“若无其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如果没有这件事。 B.好像没有这回事。 C.假使没有这件事。 D.真的没有这回事。

③“看透”一词在文中表示的意思是: ( ) A.看得很彻底。 B.看法很透彻。 C.完全识破了。 D.看得很全面。

④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我”很聪明,善于观察分析,机智地“破案”。

B.赞扬了以陈明为代表的少年儿童关心集体而又不肯表现自己的品质。 C.歌颂全班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做好事的精神。 2.为上面这篇文章选择开头。 ①上面那篇文章省略了“开头”,从下面3个“开头”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在括号里打上“√”。

A.一天,陈明买了一根新教鞭,悄悄放在讲台上。 ( ) B.一天,陈明做了一根新教鞭,悄悄放在讲台上。 ( ) C.一天,讲台上突然“飞”来一根新教鞭,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做的呢?” ( ) ②下面有几种介绍开头的方法,你所选的开头符合哪—种,在括号里打上“√”。 A.开门见山,可以突出主要人物。 ( ) B.概括主要内容,总领全文。 ( ) C.设置疑问,引起读者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