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企业战略管理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cada6e58fafab069dc02d1

企业战略管理练习题三

一、选择题(8题,共12分)

1.所谓市场的广告密度是指( ) A.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广告出现的频率 B.一段时期内市场上所有广告出现的频率 C.企业销售额中广告费用的比率 D.广告次数与广告费用的比率

2.现代企业所强调的“归核”战略主要是指( ) A. 企业的经营范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而布局。 B. 企业的经营范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产品而布局。 C. 企业的经营范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而布局 企业的经营范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生态系统而布局。

3.某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在不增加设备人员的情况下,增加了产出,并使得产品平均成本下降5%,这种经济状态属于( )

A.内部规模经济 B.外部规模经济 C.范围经济 D.学习经济

4.不再把企业内部的部门化分和外部界限视作合作与沟通的障碍,即企业的概念发生变化,企业的范围更加模糊,企业的场所选择更有弹性,人员使用更习惯于随需要而在企业内外部灵活选用,业务安排更多地依靠与其他企业的协作,而非自己运作很大部分的组织属于( )

A.扁平化组织 B.动态学习型组织 C.矩阵结构组织 D.事业部结构组织 E.功能性结构组织 F.虚拟组织 5.电信竞争日益加剧,城市英特网宽带建设更合适( )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寡头竞争 D.完全垄断 E.自然垄断

6.衰退产业战略制定的关键是( )

A.根据衰退的需求调整生产能力 B.考虑产业退出的障碍 C.进行多角化经营 D.妥善处置资产 E.考虑沉没成本

7.如果产业生命周期某阶段中市场渗透率提高很快,标准化技术已经形成,而工艺创新速度很快,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虽然销售竞争很激烈,但总的来说生产能力仍显得有些不足,所以部分生产开始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这样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属于( ) A.导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8.某集团企业经营房地产、汽车销售、服装机械等产品,该企业断定其服装机械产品正面临一个衰退的产业环境,于是尽可能的提高产品价格,合理确定品种数量、渠道数目和顾客数量,降低成本,从现有资产中取得最大现金流,同时,尽可能避免进一步的投资支出。这种战略属于( )

A.巩固战略 B.紧缩战略 C.收割战略 D.放弃战略 F.战略创新

9

二、判断题(8题,共12分)

1.如果信息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以后,其代理人在合同签订之后隐藏某些行为,使委托人的利益面临风险,称为道德风险。( ) 2.卖方的前向整合的能力越强,其谈判地位越高。( )

3.普通农产品因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所以提价一般并不能给农民带来收益增加。( )

4.投资风险分散理论认为投资组合的收益是各项投资的加权平均数,但风险不是这些投资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所以分散的投资能降低风险。( )

5.如果技术标准和辅助性资源都很重要,则采取领先战略是较为合适的。( ) 6.如果两家商场合并后总的运营成本下降,仅从这方面看,这种成本的下降属于合并带来的财务协同效应。( )

7.生产过程、采购、研发、销售等过程中都存在规模经济,广告涉及的是范围经济而非规模经济。( )

8.企业目标是企业最终的生存目标和意义,其本身在战略意义上并不非常强调可实现性,但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激励性( )。

三、名词解释与简答题(8题,共40分)

1.企业资源主要内容: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能够帮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

2.产业集群的概念:

答: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集中化的特征,即产业总是集聚在某一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发展和壮大,而不是在所有地区均匀地等比发展。

3.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作用(作为企业内部不成文制度规则的企业文化,会激励个体采取企业文化认可的行为)、凝聚作用(形成融合人们理想、信念、情操等的文化氛围,从而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辐射作用(通过企业人员与外界的接触把企业文化反映到外界)、稳定作用(使企业的组织惯性增加而不是严重受制于关键领导等少数相对流动性因素)。

4.自然垄断的定义和常见领域:

答:自然垄断: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的产品最有效率,多家企业生产会导致总成本提高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由自然环境造成。常见领域为城市自来水供应管网、城市管道煤气供应管网等。

5.经营协同效应:由于经营目标、手段等的统一,企业兼并重组后可以在生产领域、研发领域及营销网络等方面实现规模经济、核心竞争力融合等多重协同效应。

6.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10

7.折股分红式并购:这种并购模式是指当被并购企业资产大于负债时,并购企业不需要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剩余资产,而是以参股的形式把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加入到并购企业中,按所占股份的比例,分取相应的利润。折股分红式并购有时也称作资产换股式并购。折股分红式并购既能缓解并购企业并购资金匮乏的问题,又可加快并购企业公司化改造步伐。

8.交易成本: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包括事前成本(协议的起草、谈判和保障协议被执行的成本)、事后的成本(交易发生错误时引起的应变成本、校正错误时的争吵成本、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

四、论述题(2题,共24分)

1.试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答:从树立竞争优势的角度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稀缺性、有用性。

从保持竞争优势的角度看,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难以模仿,这就要求其资源和能力具有耐久性、难以或不可转让性、难以或不可复制性。另外,企业的核心能力还必须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和衍生性,任何不能有效地带动、整合其他资源和能力的能力,任何不具备自身强大生存发展潜力的能力,即使其目前独立地看作用巨大,仍然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能力。

从获取竞争优势和适当回报的角度看,任何核心竞争能力都必须是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因此,企业是否对其核心资源能力具有所有权(财产权)、相关交易权,或者哪怕没有财产权、相关交易权,但核心能力严格依赖于企业独特的组织和人员结构,以至于一旦脱离这种独特的组织和人员结构核心能力就无法生存的所谓资源渗透性显得尤为重要。

2.述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其与合资的主要区别 答:1)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

战略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股权安排、合资企业、研究开发伙伴关系、许可证转让等。其中有的涉及股权参与,有的不涉及,有的彼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参与,有的参与程度很低。在选择联盟方式时,常有一个从低度参与向高度参与的发展过程,这是因为两个公司参与联盟的深度首先取决于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一般在开始时都只做较少的投入作为初步了解的手段,然后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信任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投入。竞争企业的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有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投入较多的资源,但不涉及或很少涉及股权参与,联盟创造的回报全部返回双方的母公司,两家公司为研究开发而结成的联盟,一般都是战略伙伴关系)、项目合资企业(双方均投入资本并有股权参与,对于联盟创造的回报,除了红利、专利费等以外,一般不返回母公司。两个公司为进入某一国家而在该国建立的战略联盟就属这种类型)、全面合资企业(双方都投人大量的资源,并允许联盟创造的资源继续保留在联盟中,双方股权参与较深。两个公司为创建一项全新的业务而进行股权式长期合作就属这种类型)等。

2)战略联盟与合资的区别

补充:战略联盟的形式包括股权安排、合资企业、研究开发伙伴关系、许可证转让等多种形式。其中有的涉及股权参与,有的不涉及,有的彼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参与,有的参与程度很低。而合资企业是一种资合企业,它一定涉及参与各方的股权参与。合资企业是一个完全

11

意义上的典型企业,它是独立的法人,有自己的组织章程、组织结构等,参与各方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力义务按照出资比例),并按照出资比例承担经营风险、享受经营利润。而战略联盟的参与各方的关系多样,不一定有统一的正式组织,各方主要按协议分配权利和义务。

五、案例分析题(1题,共12分)

新亚公司的成本削减

在利润和股东收益连续十年落后于同行业的主要大企业之后,新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凯王新于2003年1月宣布,公司将实施一个“积极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压缩A炼油厂的生产能力,提高效率,并裁减雇员1400人,

·加速出售公司在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公司将把2003年初拥有的300个石油和天然气地块中的60个出售出去。

·到2003年底,力争将每桶油的销售费用削减4元。

事实上,在2003年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新亚公司宣称,全年的成本削减任务已提前完我,每桶产品油的销售费用下降4元。对某些特定项目进行调整之后,2003年前9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的经营成本下降7%。整个2003年,公司的经营费用大幅下降,每桶成品油的销售费用下降了4.8元,这使得公司的税前利润增加了5.7亿元,雇员减少了1420人。2003全年,整个公司的成本下降30%,成本削减的主要领域包括:

·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2003年前9个月这几项费用的总和是12.8亿元,而2002年为18.29亿美元,成本开支的最大节约发生在公司总部。 ·新亚信息技术公司。由于公司重组和部分业务外包,信息技术公司的雇员由2002年的1190人下降到2003年的880人。

·勘探和生产。通过2003年的裁员和资产出售,公司的雇员数量下降23%。

问题:

1.简述成本分析中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及其在本案例中的应用。

2.你觉得该公司将成本削减作为其摆脱经营落后局面的主要措施是否合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