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导游词(汉语)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吐鲁番导游词(汉语)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cd1dd5877232f60ddcca1c7

掏挖而成。地上部分则采用板筑法,即干打垒建成。故城南部的建筑破坏严重,多数仅存券顶坍塌的窑洞,故城中心建筑物大多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即切开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材搭项,这种“减地造屋,夯城为墙,掘土平路\设计建造城市的方法在国内外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我们现在走的是交河的南门。在古代,南门是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地势险要,另外还有东门和西门。西门因废弃较早,已经难觅其庐山真面目了。但是在古代,它的地位非常显著,据说汉军出师西征匈奴时,在交河的西门曾聚集起很多迎接凯旋将士的车师老百姓呢。唐朝诗人岑参在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描写的\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现在我们在交河故城的中心大道上,这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线,长约350米,宽约10米,它把故城自然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建筑密集,是官署区,西部建筑较为稀疏而宽敞,当时是居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

官署区主体建筑范围近8000平方米,连附属建筑和广场,右地20000平方米。这是全城规模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早年是车师前过的王宫,以后又发展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这些遗址,不仅有明道暗道和古城的主要干经相通,建筑规模宏大,而且有气宇不凡的地下庭院。院内东壁勇道口各有一个窑洞,墙上仍挂着当年烧火通烟的大道。南面留有门阕,土墙上可以看到数重椽孔通到院外,表明当年在地下室的上部,曾经架设楼宇。这口井,是交河城里最大的一口井。北壁,有一条60米长的通道,曲折通向城内的南北交通干线,是一处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秘密通道。官署为什么设在地下?这是因为吐鲁番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为避暑御寒,这种冬暖夏凉,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的地下官署就应运而生了。靠近官署的这片开阔地,拥说就四当年的练兵场。

居民区建筑相对较好,在古城东北部,以及南北大道西侧,都保存了不少相当完好的古代民居。大都是挖地成院,隔梁为墙,掏洞成室。一般都有窑洞式的地下居室内,旁边有口小底大的袋形建筑,用作粮仓。有的院内挖有深井。炉壁上可以看到烟熏火燎的痕迹。 我们现在是在东西大道上,两边的生土厚墙有六七米高。深墙后的宅院不能和干道直接相通,这和唐代长安城类似,是坊里制度的遗存。站到高处可以看得更清楚,全城除了少数的几区外,几乎90%的建筑物都被闭锁在高大厚实的土墙内。根据唐代的坊里制度:城内住房,不得临街开门。通过城内纵横有序的街道,把全城分成不同的坊,每个坊有坊门,晨启夜闭,禁止人们随意通行。启闭坊门,以击鼓为号。如果鼓未击而开坊门,或夜已深还不闭坊门,都是违规行为。闭坊以后还在外游走,就可以视为奸盗,要受到检查和关押。这种制便有利于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东门位于城东官署民居密集地段的东端,交河城作为要发,当年的防卫设施、转移道路、设计、配置,都是相当完善的。东门一带比较完整地保存有角楼、哨所、马面、瓮城、地穴式了望孔、转移地道和备军需的水井。古城虽有交河环绕,但一旦军情紧急,出城取水就会十分危险,所以城内居民院落中均见深井,直至今天,还可以见到古井153口,淡约30米,一些2000多年的古井今天仍然可以使用。

仔细观察一下不难看出,这个城门其实是在悬崖陡壁上凿了个缺口,这个城门需曲折盘旋上下,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天莫开\之势,而城下流淌的交河水则是天然的护城河,加上二、三十米高的峭壁,形成绝好的防御没施。

古城的北部是佛教寺院区,正对南北大道的北端,规模占全城的三分之二。交河古城在历史上曾经是一座佛城。佛教由印度传往东亚各国,在西域经历了一段极盛期,所以西域这个地方也被称作佛教的第二故乡。吐鲁番和和阗、龟兹,并称西域三大佛教中心。交河古城留下的佛教遗址,大大小小就有五十多处,其中包括绘有吐鲁番早期壁画的雅尔乃孜沟佛教石窟,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塔,以及全国唯一的地下佛教寺院等。

大佛寺,他于南北大道北端。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与东西官署区、手工作坊、居民区呈一品字结构,鼎足而立。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占地五千多平方米,院由寺门、钟楼、

水井、僧房、大殿组成,是交河城最大的佛教寺。根据大殿中央的方形塔柱及其花纹等特点,大致在公元六世纪兴建。前部是庭院,后都是佛殿,东西两边是僧房。后殿中央,保存着一座夯土筑成的塔柱,四面开龛,小龛中还可以看到残破的佛像。东侧院墙有小门通到院外,说明今天黄沙一片的东部空旷地带,当年可能也有连片的建筑。院墙高八九米,离地面三五米的地方,可以看到有序成排的木椽孔洞,说明当时这个寺院至少是高达三层的楼房,气宇不凡。钟楼和鼓楼是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说左钟右鼓。佛寺中钟鼓安置处很多,而以钟鼓楼为最大,称为大钟大鼓,寺院东西对称的生土台,就是安置钟鼓的地方。

西北小佛寺离大佛寺不远,始建于公元四、五世纪,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寺厅、前殿和东西僧房所组成,它是交河故城佛寺遗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这里有一口井,最近考古学家在掏挖到8米处时,掏挖拙两具女性骷髅,从牙齿判断,她们死时约30岁左右。这两位女子胳膊被砍断,头部和腿部都受有重伤。她们究竟是如何死的?为何死在佛寺的井里,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故城南门停车场附近的寺院,就是按\西北小佛寺\原址的形制、规模仿制的。

塔林,总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呈正方形。中央是一座大型金刚宝塔,四角备有25个小塔组成方阵,环列四方,总计101个。每个佛塔不论大小四面均有佛龛,龛中有佛,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全部用土坯砌筑而成的塔林,是安葬历代高僧舍利和经卷的地方。

著名的地下佛教寺院,在全国是首次发规,它为研究西域佛教建筑史提供了新的史料。寺院分地下地上两部分,上部已经夷为平地,下部有残存壁画,曾出土高僧舍利子和海珠,名噪一时。

作为西域名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关于交河古城的诗篇。\阴山若雾埋高垒,交河古月照连营\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交河明月夜,阴山若雾晨\。优美恬静。\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旧叵罗\楼上胡笳传别怨,尊中腊酒为谁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风流倜傥。交河这个地方很容功引人发怀古之悠思,如果您有所感,不妨记下来,说不定也能成传世之作呢。

吐 鲁 番 博 物 馆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是吐鲁番博物馆。中国吐鲁番学学会和《吐鲁番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也没在这里。它已经成为国际吐鲁番学研究的新的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吐鲁番在中国、吐鲁番学在外国的被动局面,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

吐鲁番被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馆藏非常丰富,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也是新疆各地州中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件,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在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也都来自吐鲁番。

整个展厅分为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厅三部分。主要陈列吐鲁番地区发掘的历史文物300多件,有石、陶、木、铜、铁、金、银器和文书、毛麻丝织品、木雕、泥佣、绘画、古尸、粮食、干果及各类食品,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其中大部分是古墓中的随葬品,少部分是征集品和民间文物。

吐鲁番博物馆的规模在全疆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它有一件非常出名的镇馆之宝,各位能猜到是什么吗?让我们先走进博物馆看一看。出土文物陈列厅分石器时代和姑师(车师)时期,高昌郡、高昌王国、唐代西州、回鹘高昌等5个文化单元,集中反映吐鲁番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文明成果、早期文化以彩陶和素陶为代表,具有明显的地域民族特征。丝织品种类很多,是丝绸之路重镇的典型文化遗存。装饰图也以西域常见的对鸟、骆驼、孔雀、马鹿、双鸭等连缀圆形为多,其中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刺绣和唐代的花鸟刺绣等,都是难得稀世珍宝。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举世闻名,其中有官府文书等、任命书、户籍、粮贴、药方、私人信札、佛教典籍、买卖葡萄园契约、死者随葬衣物清单等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民族、习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了解和研究西域和吐鲁番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些文书的文字具有多样性,有粟特文、回鹘文、梵灭、西夏文、蒙古文、汉文等24种之多。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彩绘粟特文摩尼教经卷残片是稀世珍宝。摩尼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波斯明教,就是摩尼教。摩尼教的根本教义是\二宗三际论\,二宗是光明与黑暗;三际指过去、现在和未来。9世纪传入吐鲁番,成为高昌回鹘的国教,吐鲁番也成为当时世界摩尼教的中心之一,。摩尼教徒们在艺术方面有着惊人的造诣。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吐鲁番发现的摩尼教壁画和文书,对一个己经消亡了的世界性宗教来说,是他们艺术上至今尚行的唯一见证。

这是唐景龙四年 (公元710年)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十分引人注目。郑注论语自宋代就已失传,这部手稿的发现,廓清了郑注论语的真面目,意义不凡。郑注论语写本全长538厘米,宽27厘米,其中录入 《八恰》22条,《里仁》25条,《公冶长》26条和 《为政》的一部分。这些文字都是过去未曾发现或未曾完整发现过的,在文献学上有重要价值,是研究唐代行政区划、学校设置、民间文学、方言俗字和书法艺术的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书写者是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仅12岁。

这幅曦女娲绢像,长168厘米,宽100厘米,用红、黄、白、黑四色绘制。画中,伏巍左手握矩,女娲右手挥规。他们上身相拥,下体相缠,人首蛇身,互相交合。四周宇宙茫茫,闪烁着日月星辰。伏曦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祖先。据说伏曦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的规和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这幅画形象地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伏曦女娲阴阳交合创造人类的古代朴素唯物观,及祖先、灵魂、天地、图腾和生殖祟拜于一体,蕴含着祈求吉祥,驱魔避邪、死而升天的意思。吐鲁番出土的伏曦女娲绢像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室顶上,少数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边。这种丧葬习俗始于汉代中原,后来随着大量汉人移民戍边传到西域。

古尸陈列厅是最具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展厅。这里展出的12具干尸,是战国至清代的古尸,主要来自阿斯塔娜一哈拉和卓墓葬群和苏巴什古墓群。吐鲁番盆地干旱、干燥、多风、少雨的特殊自然环境,使古尸迅速自然脱水风干,得以保行至今。1981 年,吐鲁番古尸及文物展首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亮相,接着在南京、合肥、西安、洛阳、武汉、银川、内蒙等地巡回展出,充分展示和宣传了吐鲁番古代文明。在古尸陈列厅内,张遁 (音宁)又称张宁将军夫妻干尸特别引人注目。张遁生前任高昌王国侍卫殿中将军等重要官职,死后追授为\凌江将军\、\屯四司马\。张遁死于公元558年、终年50岁。张妻18年后于公元576年谢世。张遁脸型瘦削,束假发,部分散披肩头,这是依照当时突厥人的习俗。阴囊膨大,显系因病亡故。其妻体态丰满,白发银丝,神色安详。厅内还陈列了北京博物馆复原的张遁夫妇像,张遁手捻胡须,神态安详,凝望远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里有一具男性古尸,据推测,它可能是死于凶杀。各位看他脸上的表情似乎充满恐惧和惊愕,身体的形态也表现出对突然来临的死亡的抗拒。各位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从他的身可以找到有可能是给他带来致命

伤害的伤□就是头部的这处疤痕。吐鲁番出土的古尸由于长期密封地下,内脏和外形均保存完好。新疆医学院专家曾解剖其中一具女性干尸,发现干尸皮肤表面光滑,呈现褐色,股部及乳房处仍有弹性。头发完整乌黑,长约30厘米。面容完整,指甲仍见亮光,没有缠足。血型为A型,肺心均已干枯。这位1400多年前的女性,从脸部和体质形态观察,专家们认为典有明显的汉族特征。吐鲁番出上的古尸是珍贵的人体标本,不仅保存了完好的外形,还保存着生前的装束和服饰,它对研究吐鲁番地区和西域古代人种、民族、习惯及医学,都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对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臣犀化石厅是1997年建成的。展示的内容是1993年在鄯善飞跃火车站附近发掘的一具巨犀化石古架。巨犀化石是吐鲁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5米、长9米,体重有30吨,体格抵得上一架小型飞机那么大。它活着时,每天要吃掉500公斤树叶或青草巨犀生长于3000万年前渐新世纪。那时吐鲁番是一片深海,四周山林起伏,水草丰茂,长满了各种蕨类植物,

古树参天,林荫蔽日。是巨犀、大象、长颈鹿及各种动物的乐土家园。后来,发生了欧亚大陆板块的冲撞,发生了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海水退走,山脉夷为平地,一些地方变为平原、盆地、沙漠、戈壁??于是,恐龙、巨犀、独角兽统统被埋入地下,永远和世界告别。对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家来说,巨犀骨架的发现无疑是一个惊喜。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只巨犀骨架化石!

苏 公 塔

苏公塔又叫额敏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和他的儿子苏来满筹划修建的。额敏和卓曾经是鲁克沁的大阿訇,在1720年归顺清朝。18世纪前期,新疆准噶尔部的统治者曾多次派兵袭扰南疆及吐鲁番盆地,额敏和卓曾多次组织本地军民奋力抗击。1720年准噶尔部再次侵犯吐鲁番,额敏和卓在清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编练本地人马为“旗队”,任命各级指挥,参加了战斗,他发挥自已熟悉新疆地理环境和民情风俗的有利条件,帮助清政府进行宣传活动,为平息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雍正皇帝册封为扎萨克辅国公。后来,清政府为了保边安民,避免准噶尔的侵犹,公元1733年决淀额敏率部8000人迁居甘肃瓜州一带垦荒种田。22年后,在清政府的安排下,额敏和卓率瓜州维吾尔人返回鲁克沁。1756年,额敏和卓又在清朝平定咯什地区大、小和卓的叛乱中任\参赞大臣\,屡立战功,再次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为这些功绩,他受到了清政府乾隆皇帝的特殊恩宠,被册封为\镇国公\授予\郡王\爵位,并可世代相传。为了\寿其权表,彰其姓名\,乾隆还为额敏和卓图形写像,珍藏于紫光阁,并亲自撰词,称赞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心匪石,不可转移??有此等旧人在彼,始比其倚任。\根据文献记载,额敏和卓\鼻子细长而挺直,眼晴是蓝色的\曾两次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此郡王爵位共传6代9人达152年。

为了表达对乾隆皇带的忠诚,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他对真主安拉的崇敬之心,额敏和卓在晚年时,自费白银7000两,命苏来曼修建苏公塔。塔是父子俩筹建,于额敏和卓去世次年,1778年建成,现在已经220多年了。额敏死后,其子苏来满继承爵位,成为吐鲁番第二代郡王,年长日久,约定成俗,原来的额敏塔被人们称为苏公塔了 。

额敏塔全称\额敏和卓报恩塔\。它用清一色灰黄色砖砌成,十分精巧。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不用什么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上而下逐渐收缩,塔基直径11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44米,四周共有14个窗口,供通风采光用。塔内是用砖砌出的螺旋式中心桩,有7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面积约10平万米,可供了望。塔顶为穹窿顶,上有铸铁塔饰。这种螺旋式阶梯既代替了木结构支撑加固了塔身,又可作楼梯攀登直上塔顶,真可谓两全其美、独具匠心。塔身表面有各种自然砌筑的图案,这是维吾尔族工匠们的杰作。他们在砌叠每一块砖时,都变换技法,或平置或斜砌或凸进或凹陷??,于是自塔底到塔顶,形成了十四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或波浪形,或菱形或圆形,循环往复、变化无穷。苏公塔采用的图案,全都是维吾尔族传统图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建筑中寺院雕刻绘画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的,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装饰效果。

整个苏公塔简洁、朴素、浑厚、庄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伊斯兰塔式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塔门旁的这块石碑碑文具是用汉、维两种文字书写的。汉文碑记清楚说明了修塔的有关史实。古维吾尔碑文则极力颂扬了真主的功德,译文的大意是:安拉是我们的主人,人人需要他的帮助,他是时代的皇帝,时代的统治者之一??

和这座古塔紧紧相连的是一个可以容纳千人做礼拜的清真寺——额敏塔清真寺,它是吐鲁番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平面布局紧凑合理,构图简洁完整,空间处理手法娴熟,是研究新疆伊斯兰教建筑史和发展史的重要实证。寺院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45米,东西长72米,由大门、门厅、礼拜大厅、圣龛 (拱巴)和周围布道小室组成。寺院大门的门楼正中开有双扇板门的大拱券门,寺门朝东双扇板门上方是一个\邦克楼\(也叫唤礼楼)是清真寺清早唤醒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你所看见的一个个长方形小拱券就是邦克楼的小窗,四周共有十四个。站在那儿放眼远眺,周围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