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德育论》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德育论》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d308262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c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4

小题,计

20

分)

1、教育世界观指关于教育的统一的综合见解形成这一见解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观,社会观,

文化观。以人为中心,就叫自由主义教育观,以社会为中心就叫“社会主义教育观”以文化为中心就叫“文化主义教育观”。

2、德目主义亦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

教授道德价值。

3、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4、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

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写实测评法

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料品德测评法。档案资料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平时品德测评分数、期终评语和所有肿大行为时间、奖惩记录。

2、一个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一、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 三、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 四、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

五、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人,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等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1、日本学校德育的内容

一)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恶劣的环境使日本人充满忧患意识和拼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日本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拜托困境。因此日本人把勇于进取,百折不饶,忠精团结,舍身奉献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一以贯之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培养,

二)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忠孝、家庭和皇道等观念为世代所推崇。

三)推行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日本学校德育从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都在文部省直接控制下进行。这种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意图的贯彻以及学校德育的一致性。

2、德育研究的活动产品分析法

这是对研究对象的日记、作文,图画,笔记,平时测验作业,书信和手工制作品,借书证等智力和体力的学习活动的成果、产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使用该法可从中了解对象的心理、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兴趣、知识范围、操作技能、性格特点等。但要注意的是,分析力求客观,不轻易下结论,使用该法研究者必须有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修养等。

四、德育设计(本题14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小学语文,有一课文是《秦兵马俑》,第9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

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不像语文课的话,也

不像德育课程的话。因为长城、大运河等等都可以说是“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请你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使它既能够写出秦兵马俑的意义,又具有语文课的意义,还具有德育课程的意义。

秦兵马俑,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雕塑。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

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与荣耀。

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其中第1题必做,第2题,第3题任选一题。)

1、怎么理解“主体-发展性德育”。

一)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突出了主体德育的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它直接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德性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讲德性发展就是指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德育现代化。

二)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动的主动构建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在教育者的组织领导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相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活动。

三)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主体——发展性不是德育活动的某个阶段或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特征。作为现代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是贯穿在德育活动的始终,贯穿在德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的。

2、你认为工业文明下的道德教育是什么样的? 一、在道德教育目的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二、在道德教育内容维度上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国家主义 三、在学生道德心理维度上注重道德认知的培养

四、在道德教育过程方面注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不断从他律过度到自律、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五、工业文明时代道德教育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反对灌输方法

3、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描述西方的道德情形:

耶稣称神是父亲,是个和每一个人共同的父亲,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了生育他的父母。为了要贯彻这“平等”,基督教的神话中,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这里被否定了。其实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力的象征,象征着“公有”的团体,团体的代表——神,必须是无私的。每个“人子”,耶稣所象征的“团体构成分子”,在私有的父亲外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是“天父,就是团体。——这样每个个人人格上的平等才能确立,

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在这基础上才发生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

你怎么理解这种情形在中国的德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