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2011年行测快速提高20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最新的2011年行测快速提高20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d7ed4d528ea81c758f578ff

3.注意事项。

(1)当天一定要在通知的准确时间到达集合地点,宁可早去也不要晚去,因为每年都有因为迟到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这样比较可惜。(2)早上一定要吃饭,因为一天的面试说不定你就被抽到下午了,早上吃饱饭有利于自己的长时间作战,同时早上一定要把该带的东西带去,如:身份证、准考证等证件。最好也带本书,在候考的时候有时间静下心来再把准备的东西看一看。(3)面试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每个人都会紧张,你紧张别人会比你更紧张,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就万事大吉了。(4)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的目光尽量要和每一位考官进行交流,这样让每一位考官都觉得自己没被忽视,分数肯定和你只盯着主考官要高。(5)不该带的东西千万别带,如手机传呼机等,一旦发现会被取消考试资格。(6)答题时表情要自然,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能太放松,要把握好一个度,能做到自始至终都微笑着是最好的,把你的自信表达出去。(7)答题过程中一定不要停,就是跑题了也要一直说下去,说着说着你就会发现自己又能“跑”回来了,同时要记住:面试考试没有固定答案,主要你能自圆其说就OK。(8)一定要听清楚面试的时间,每道题可以列提纲,但每一道题尽量不要超过每道题的平均时间.(9)备考的时候要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多关心现阶段各个媒体常用的一些关键词如:“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在答题过程中多引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要多用排比句,排比句可以为你的答题增加气势,如:“公务员手中的权利是社会赋予的,国家赋予的,更是人民赋予的”再加上一些语调,相信成功离你已经不远了。(10)全部回答完后,要起身后谢谢各位考官后才能退场

至此如果你全部通过了,那恭喜你已经基本上是一名公务员了,接下来就是体检和政审了,不出意外的话你已经成功了。同时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支持我考试的每一位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没有我今天的成长,也要感谢QZZN论坛和论坛的总版主清水煮音,是这个论坛让我收获了信心,丰富了知识。好了,先说到这儿吧,水平有限可能写的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希望各位指正,同时衷心得祝福每一位朋友在公务员考试的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如果有朋友信得过我的话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我是bbs.qzzn.com的版主大★海,有事也可联系我QQ:378703777有问题也可以来论坛和我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bbs.qzzn.com

名实点评2007年国家公考大纲:申论写作高分绝招

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报名考试也即将开始。应广大考生的要求,新浪考试频道联合金色生涯公务员特别邀请到资深公务员考试辅导名师才尚库老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今年公务员考试新大纲申论部分重点变化以及备考辅导给大家做一点评。

下面先请才老师给大家打个招呼。

才尚库: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讨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才老师,您在看到公务员招考新大纲以后,您认为申论部分今年的大纲和往年大纲有何区别?

才尚库:由于我也是刚刚看到考试大纲,时间比较短,没有来得及认真地进行思考,只能谈一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今年的考试大纲和2006年的考试大纲,它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我觉得主要是几个方面:

第一,今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取消了分类,去年分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今年就没有分类。这是一个,取消了分类。

第二,行政者能力由过去的两个版本合并成了一个版本。过去综合管理类的考生考“行政能力一”,行政执法力考“行政能力二”。今年由于不分类了,所以行政者能力就是一个版本了。

第三,今年在行政者能力这个方面,它更加强调突出了常识这个部分。也就是行政者能力形象测验党史部分更加突出了法律知识的考察。

这是今年大纲和2006年的几个不同。

就申论而言,和2006年没有大的变化。考察的重点也没有变化,特别是通过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是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进行,也就是说这方面和往年比,我刚才对照了一下,没有什么变化。申论大纲里体现还是仍然测查这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概括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我们考察的这几种能力来看,和往年没有变化,都是一样的。另外,考试的时间长度也没有变化,也都是150分钟,满分是100分。

主持人:下面请才老师谈一下在行测这一部分考点有那些比较大的变化?或者是行测部分的变化会不会对申论考试有一些影响?

才尚库:今年的行政者能力测验变化的部分主要是在常识判断这一部分。因为行政者能力是考五个方面的能力,主要在第四部分常识判断。常识判断2006年主要是测查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今年这个常识大纲当中主要测查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法律的运用能力这里面涉及到《宪法》、《民法》、《党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等。以前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等,今年重点突出了法律知识的运用,这等于和往年一个最大的不同。其它的部分基本还是保持了以往的题型和题量。 主持人:从申论这部分来讲,针对今年的新大纲,考生应该如何高效地备考?或者平时在练习的时候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

才尚库:大家都知道申论是国家机关在总结了前些年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科目,这个科目重点测查考生一种现行能力。现在公务员考生是两科,一个是倾向能力测验,一科是考申论,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是测查人类的潜在能力。申论是考人的现行能力, 也就是申论考的是他从事某种职业成功的可能性,申论就是你能不能胜任某向工作,那是一种预见,这是一种可能,所以申论这几年看来通过7、8年的实践,申论越来越成熟,通过给材料,让考生进行阅读、分析、理解,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同时还有一些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和机关的工作紧密相连的。在机关里要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每天要接触到社会,接触到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等等等等,注重的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一科和公务员实际工作是紧密相练习的。这些问题就需要考生平时要关注相关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行政者能力考试还是申论考试,实际上都是对考生现有能力的一种检验。这些能力靠什么呢?是靠平时的积累。临阵磨枪当然也能解决一点问题,但是它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凡是在公务员考试当中考得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平时知识的理论比较丰厚,所以他在临考之前,再加上有一定的复习技巧,可能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平时这些能力都很弱,就是单纯靠几十天突击一下,生搬硬套去学习也很难有效。申论就是要培养我们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要对一些问题多思考,同时在工作、实践当中多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之后,别人是怎么处理的,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主持人:请才老师结合一下今年的考试重点,作为申论这一部分在备考的时候应该抓哪些重点问题?

才尚库:从这几年申论考试命题所给的资料来看,一般所给的素材都是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社会问题,这些素材有一个基本特点,专业性不是特别强,也就是说热点问题也好,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大家都能够理解,都能看得明白,都能有话可说,这恐怕是申论命题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哪些是热点问题,哪些社会现象容易出题,这个就特别广泛,一两句话也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这些热点的问题,比如说它可以包括群众最关心的,比如说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公平的问题、生产安全的问题、环境保护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等等等等。所以,热点问题是很多的。那么哪些题可以作为申论的命题,实际上每年命题的专家也是在绞尽脑汁,既要防止被考生押住题,同时又得保证这个题出了以后能够测出某种能力,而且考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能力素质,都会答得很好,又不会造成很多人都无话可说,不知从何答题,这些一般都是不会的。

所以,我们希望考生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多通过电视网络了解一些时事方面的情况。一般比如说《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些谈话类的节目。比如我们的一些报纸,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当中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这都有可能称为申论命题的一些素材。而且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是近期的特别热的问题,往往在命题的时候这些专家们都进行了回避,这样就防止考生能够押住题。比如2003年“非典”,可能很多考生都觉得,今年“非典”是热点,结果反而是不能出的。

我们讲热点,也并不是说热点一定是出题的重点。但是我们出题的这些素材肯定是大家都了解的、都熟悉的。主持人:才老师,据我们所知您以前也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下面请您从您往年阅卷的情况来看,什么样的申论文章才能够拿高分呢?

才尚库:申论的命题一般来讲,有的时候是三段论,有的时候是两段论,也有的时候是四段论。什么意思呢?有的时候给你一个素材,让考生回答两个问题,有的时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有的时候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不论是回答两个问题还是回答四个问题,我们考察 的目标不变,都是考察他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方面的能力。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我们测试的目标不会变。而且在申论当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得高分?

第一,要有针对性。

第二,要有可行性。

第三,分析、论述要深刻。

恐怕这是原则性的要求。比如很多考生申论考完了,自我感觉不错,觉得答得还可以。分数出来之后,出乎他的意料,可能分数很低。什么原因呢?我们也进行过分析,也就是说他有的时候是针对性有欠缺,有的时候是可行性不强,或者是说的是假大空,说的是非常假、非常大、非常空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解决问题方面,假设说其中有一项是“家庭宣传教育”,有的考生就写了要家庭宣传,完了,再就没有了。有的考生答得比较好的就讲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召开有关什么什么的会议;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要进行什么什么样的宣传。或者是要开展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竞赛活动,或者是该开展一个什么样的评比式的活动,使它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大家都了解。这样可以看到,前者特别空洞,加强宣传教育就没有下文了。怎么加强宣传教育呢?不知道。但是相比之下,后者就要好得多,就有可操作性。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