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效应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货币政策传导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效应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df334aaee06eff9aef807d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货币政策传导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效应研究

作者:丁竹君 杨帆 张兢骐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4期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性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小西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两地区金融发展现状和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变量,资本投资率、科教水平、商品市场交易效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和产业利率弹性五个变量作为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最终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各内生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敏感程度快于小西北地区,且长三角地区货币政策冲击的强度也较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 区域金融发展 货币供给量 差异性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这种统一的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造成了显著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总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西部地区金融水平落后。基于此,本文样本区域选取发展较为落后的小西北地区(甘、宁、青)和东部较发达地区(苏、浙、沪),首先对两地区金融发展情况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对金融发展的内生变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各个金融发展差异成因对货币的冲击响应,为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现状比较 (一)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指标的衡量

本文将小西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共六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这样既能有效反映出各行政区内的金融发展状况,又更好地表明行政区之间的金融差异。同时选取2002-2011年近10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年鉴》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2003-2012)。

金融相关比率是衡量一个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体系。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这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在一定的国民资产水平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金融相关系数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