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骞村悏鏋楃渷涓冪墿鐞嗚瘯鍗风瓟妗堜笌瑙f瀽 -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5骞村悏鏋楃渷涓冪墿鐞嗚瘯鍗风瓟妗堜笌瑙f瀽 -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1c655bb9f3f90f76c61baf

2015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2分)(2015?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 黑板反光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 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2.(2分)(2015?吉林)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积水干涸 B. 大雾弥漫 C. 千里冰封 D. 霜满枝头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积水干涸,是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大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千里冰封,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霜满枝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1

故选B.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L1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 A.B. C. D. 考点: 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 电压和电阻. 分析: 根据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并且流入电压表的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测出小灯泡L1两端电压,故A错误;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两灯泡串联总电压,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不能测出小灯泡L1两端电压,故B错误; C、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与小灯泡L2并联,测量的是小灯泡L2两端电压,不能测出小灯泡L1两端电压,故C错误; D、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L1两端,测小灯泡L1两端电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辨别情况,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电压表的连接方式和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4.(2分)(2015?吉林)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铃声属于噪声 C.D. 铃声能传递信息 考点: 声与信息.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5.(2分)(2015?吉林)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台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 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50℃ B. 试卷的宽度约为30dm C. 2

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利用家庭电路电压工作的台灯,额定电压等于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教室中最高气温与体温差不多,在37℃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试卷的宽度比20cm大一些,在30cm=3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3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在500cm左右,质量在33m=ρV=1.0g/cm×500cm=500g=0.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6.(2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B. C. D.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析图示图象,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 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2分)(2015?吉林)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是 并 联的;遥控器通过发出 红外线 对投影仪进行操控.

3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红外线.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 解:(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2)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投影仪的控制的. 故答案为:并;红外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8.(2分)(2015?吉林)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这是 扩散 现象;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大的性质. 考点: 扩散现象;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属于扩散; 比热容大的物质,同样条件,吸热或者放热多. 解答: 解: 闻到汽油味,是汽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同样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从发动机吸热多,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扩散;比热容. 点评: 本题考查对扩散现象和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我们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 9.(2分)(2015?吉林)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爆晒下,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使气球内能 增加 ,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二是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解答: 解: 气球胀破前,在烈日爆晒下,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球内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体积膨胀而炸裂. 故答案为:热传递;增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