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文化拓展美术课程资源之路径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以地方文化拓展美术课程资源之路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1d8039a5e9856a5612604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2B358. 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G10162. 阜阳师范学院2011年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阜阳民间美术与基础美术教育教育整合研究”.

以地方文化拓展美术课程资源之路径研究

郝亚丽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要: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与审美倾向,是重要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可通过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教学模式层面、具体操作层面的多维路径尝试创建本土化美术教育体系,在现代教育背景和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语境下找寻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切合点,这对美术教育创新改革、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化;美术课程;传承;路径

To lo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rt curriculum resource path

HaoYaLi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 Anhui Fuyang 236041) Abstract: Local culture bears the local culture and esthetic tendency, which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the fine arts courses. Through the schools,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multidimensional path attempt to create local ar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modern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context of art education and local culture find relevant point, the art education innovation reform, native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has extremely profou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 Local culture; Fine arts course; Inheritance; path

一.引言

美术课程是以美术为传达手段达成教育目的课程体系,美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美术课程是以实现美术课程目标为目的的各种因素的总集,也必然依存于广泛的社会资源。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以及发展趋势表明:美术教学的发展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美术教育将进一步摆脱理性范式的束缚,呈现出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倾向、体现出开放性的课程特征。这在基础美术教育和高师美术教育中都有所体现,例如,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重要概念列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之中。而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

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加入了具有中国非物质文化与民间美术传统认知、现状调查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特点的“中国民间美术”的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美术学科新课标课程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课程资源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在品类纷繁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与审美倾向,是重要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适度、审慎地选择具有开发潜质的地方文化资源,利用课程开发的规律及原则将其转化为美术课程。这对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满足本校学生美术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美术文化的认同感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寻绎

艺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从广义上看,文化是一种积淀物,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化行为的积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文化是相对于自然来说的。除了未经人工琢磨的自然物体以外,一切人为创造的都是文化①。艺术文化教育也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从地方文化自身来说,地方文化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积累和遗留下来的、最具有代表性且源远流长的精神层面的财富。如果说地方的经济、物力、人力资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性课程资源,那么地方文化是地方美术课程的主要素材性课程资源。以现代化为背景的文化特征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而相对落后地区则需要更注重在文化传统中发掘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而在地方文化中可转化为美术学科课程的资源一般以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形式存在,其形式与状态各异,内容丰富,来源广泛,涵盖面宽。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公共文化传播媒介品类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

刘建明 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514页

宫与文化宫等公共设施以及各种私人博物馆、艺术作坊、地方画院和现代媒体;还包括一些非教育的机构,如地方新闻机构、地方出版机构、民间社团等。这些文化设施中拥有大量的美术文献资料、文物、美术名作、美术讲座、美术技艺现场展示等多种艺术活动,为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种类型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通常以直观、形象、系统以及生动有趣的艺术特色,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真谛,获得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塑造美好高尚的情操,并启迪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民间传统文化品类

这类的地方美术资源主要集中在民间艺术里。民间艺术中饱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社会功能和人文光华,以及这种精神内涵、社会功能和人文光华与形式美感和审美要求之间的一种内在互动,形成了民众心理上的激励和情感上的寄托。即使是作为装饰美化与娱乐形式的民艺品,也寄托着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意愿。地方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在理论意义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了解文化存在的现象,了解民间生活的整体过程;二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有生力量。

除了民间艺术之外,地方风俗、娱乐、宗教的一切外化形式都是地方美术的重要资源,民间传统文化品类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地方文物、地方传统风俗、地方方言、地方文化传统项目、地方居民娱乐、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等,具体表现为装饰美化类、娱乐教化类、供奉祭祀类、穿戴服饰类、宅居陈设类、生产劳作类、生活起居类等。在这些丰富的地方文化里就包含了众多以视觉为主要特征的美术课程资源。

三、以地方文化拓展美术教育资源的多维路径

要将以原生态形式存在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上升为具体可实施、可操作的美术课程,就要用具体的课程开发环节和过程对其进行鉴定、筛选、提炼、加工和整理,分析出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加工成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教学意义的课程内容进入美术教学中。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和组织,是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中心环节。

鉴于现代课程的特征,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兼顾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其具体拓展路径为:

(一)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提高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动力的长效激励机制,并注重学校层面的以地方文化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建设,开展多种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科研及教研活动。以此,从客观制度和客观条件两方面保证地方文化美术课程资源转化与开发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和优化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更新知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和课程观。但由于许多教师无论在职前高师教育阶段还是在从教期间都很少接触到课程开发,因此这方面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要想改善这种现状,教师个人可以通过职后培训、个人研修、校本教研等方式积极提高这方面能力和素质。学校方面可以多开展相关的校本培训、观摩学习,为教师提供获取这种能力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增强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教师本人需要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多元、宽容、多视点的方式对地方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作品表象传达民族审美内涵、审美精神、拓展和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和解读。破除囿于视觉表象的研究层面,探寻视觉形式、形象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心理、审美等方面的积淀。并能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扮演启开学生思维、促进理解、激发创新的引导者,而不止于充当手工作坊的师傅、强行灌输知识的机器。

(三)构建本土化美术课程教学模式

以地域内丰富的民间文化为素材,融合现代教育教学课程构建理念与模式,旨在让教育回归民族文化的本真和满足的学生诉求。

地方美术课程的基本主张是秉持从“地方文化精华学习”、“向生活者学习”的精神,保持与地方有着深切互动。因此可以构建以彰显生活性、现场性、感染性的情境教学模式。首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空间是动态的,地方美术课程的教学空间是动态的,“课堂教学”的意义已不止于仅仅在“教室”这座“建筑”中进行,而是让学生自然融入研究、创意、生产、展演甚至销售的教学链中。②这

张汉东 范玉洁.创建本土教育体系 探索非遗传承模式.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集: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