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4f649c6f1aff00bed51ea1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潜心提高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距离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距离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还需要加大实验和研究力度,大力培养,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及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科素养差距大,特别是部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低下,学习自觉性很差。

(二)学生听话习惯不好,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不专注,或者不能抓住说话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读书量基本可以,但读书只是看热闹,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将读书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

(四)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字的基本功与《课程标准》中的写字要求还有差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在继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侧重于探讨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此课题研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课题的确立,首先是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如钱理群等当代著名教育大家提出的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途径,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其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师的情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通过研究,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的依据、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作如下诠释:“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途径研究,主要包括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识字、听记、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素养及具体培养目标的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评价体系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与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研究。

目标:

1.教师层面,通过教师读书,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和底蕴,为确保实验效果提供保障。

2.学生层面,结合我校的经典文化课题研究,镕古铸今,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学校层面: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也是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分数上,而是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工作重点。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本课题涉及的面相对较广,参加实验的教师也比较多。在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实验教师对课题进行分解,根据所任班级的年段及教师个人的特点确立研究的子课题,从倾听、阅读、写字、写作等几个方面一齐入手,分头研究,定期交流汇报、总结提升。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让实验教师了解课题确立的背景、意义,了解当前此课题的研究状况,以达到较为科学合理地确立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的目的。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然后筹划对策,实施研究,并结合经验总结、叙事研究等方法,不断积累研究素材,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科研知识学习,以便让教师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二)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区教科所对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初定期召开课题会议,传达课题组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教师制订学期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使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融合,整体推进教学工作。 2.坚持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课题组都要组织课题汇报交流,带领实验教师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与完善,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3.及时总结提炼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要求,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加强反思与提炼,反思研究中的得失,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并于期中和期末进行展示,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 4.完善《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激励课题研究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考核中充分体现出来。每个学期末,科研室都要从科研素养、科研活动、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等方面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评价,评优树先,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科研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充分体现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论证、设计、启动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1月) 学校领导、教导处、科研室反复进行课题论证,选定课题,形成研究方案。召开课题开题会,

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市、区教科所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6.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二)课题深入实施研究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按照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实验教师确立研究的子课题;邀请专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研讨、交流,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总结汇报。

2.2008年1月—2008年12月:通过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前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微调研究计划,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继续定期举行阶段性研究汇报交流。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5)举办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展示交流活动。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编辑研究论著。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成果

在教科所的科学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每位教师都根据学校的总课题确定了自己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研究一步步深入,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分解课题,研究实践,反思提炼 1.找到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四大途径:①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在练习中培养;③从写字姿势入手,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④运用鼓励性评价,在作业中实践良好的书写习惯。

(2)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五大策略: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识字提供源动力;②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拓展识字空间;③通过汉字教学帮助记忆使学生触类旁通,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想象记忆等;④充分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培养自主识字能力;⑤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识字。

此外,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目前就写字而言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学生缺乏写字的兴趣,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教师对写字作业的批改简单化。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将继续探讨解决策略。 2.口语交际须联系生活

我们从三个大的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1)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其中包括:借助插图想象说、借助插图表演说、续编课文填补空白。

(2)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语言情趣。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3)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比如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老师说什么?在学雷锋活动中,你是怎样做的?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公园有什么变化?向大家介绍介绍。

3.兴趣、能力,增强语文动力

(1)兴趣引路。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促进语文学习的目的。主要策略是: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用新颖的方式激发兴趣,产生波澜;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MTV等手段创设快乐课堂;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让成就感激发兴趣;引领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书目培养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途径有: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学科实践活动,培养自主预习能力;创建民主课堂,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多样化及时评价,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3)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要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究竟如何来培养?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创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运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如形象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育法等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都可以使我们的审美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4.听记训练,积累语文资本

镜头一:老师一个问题还未提完,教室里已经小手如林。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看上去学生们在热烈地讨论着,可把镜头对准某些小组,却看见小组中的成员一碰头,就各自叽叽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然后就迅速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却根本不当一回事。

镜头二: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怎么办?

研究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经验:先给同学们讲解听记的重要性,打通思想关,再合理安排听记的内容,讲解听记的方法,形成听记训练常规,引导孩子们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生活中都要有意识地听记,养成良好的听记习惯。 5.实践活动,提供语文源泉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力求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通过研究实践得出如下经验:

(1)课堂中创造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树立“光想不说不行,光做不听更不行”的意识,放低坡度,教给方法,配合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见解,进行实践。

(2)由课本走向读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①课本为发端,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看看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③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

(3)由课内走向生活,激励参与实践。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由校园延于社会。如让学生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并注意积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采撷校园里的“焦点新闻”? ?而后利用演讲时间,开展“信息交流会”,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