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建筑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5b0e3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0

2012——2013学年“建筑概论”结课论文

论文主题:

1、 以“概论”课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选取你感兴趣的素材写一篇读书报告,重点是写出自

己真实的感受与体会,比如品评自己家乡的城市建设、建筑与环境、评析建筑大师及其作品、对某一个建筑的实地调研、评论建筑思潮与文化现象……等等 2、 字数不限(可加页)。论文最后请写上对“概论”课的意见和建议,如讲课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等 在体味家庭温暖的同时,又能放纵孩童的天性,亲近自然,这对养成梁思成先生乐观豁达的性格十分有益。

然后就是清华的培养。在一个人20岁的黄金年华,他都是在大学中渡过。毋庸3、 提交时间——最后一课下课,由学委以班为单位收齐,交给白老师。

建筑学院建筑系甲班 学号:3012206022 姓名:沈季

追寻大师的足迹——读《梁思成传》有感

在中国,谈建筑,如果你不知道梁思成,就如同谈古诗,你不知道李白一样。我想每个建筑系的学生都有一个建筑师的梦,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智慧的结晶,

历经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同样怀揣着建筑师梦想的的我渴望知道哪些因素成

就了这样一位建筑大师。怀着好奇与敬畏,我追随大师的足迹,经历梁先生一生的

跌宕起伏,悲欢离合。

通读全书,我想有四点因素铸就了梁思成这样一位大师。

首先就是幸福的童年。没有人会否认一个人的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出

生在日本,成长在日本的梁思成先生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那时,他的父亲—梁启超

先生政治失意,流亡日本,空闲时间较多,可以陪伴他,对他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梁启超先生对他的管教并不严苛,这是由于梁启超先生早年背负家族期望,童年生

活并不快乐,再加梁思成小时候体弱多病。一个孩子不缺少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

置疑,大学的教育对我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学业的培养。清华教会了梁思成节俭的生活作风,清华培养了梁思成广泛的兴趣爱好,清华提供给梁思成良好的环境,让他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年轻的激情。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运动,梁思成展现了极大的兴趣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

第三是深厚的国学素养。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梁启超先生担任院长上台授课,他经常去听。在1920~1922年的夏天,梁启超先生在家开设国学讲堂,为儿女们授课,梁思成上午听讲,下午复习,并另两名学生一起翻译《世界史纲》 。原本在中

国是没有建筑学的,所以对于专攻建筑学的梁思成来说,他是容易迷失在西学中的,

在父亲的帮助和教导下,梁启超不仅没有迷失在西学中,还中西合璧,学贯中西,

成为一代大师。

最后是兴趣相投的伴侣。原本梁思成是想成为一名画师,为中国艺术添彩的,但

是在林徽因的影响下,他选择了这门他心爱女人热衷的学科。我无法想象在艰苦卓

绝的调查过程中,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里,在枯燥无味的设计创造时,在琐屑繁

杂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林徽因的生活对于梁思成会是什么样子,他还会不会有那些

无法企及的成就。

其实,我想梁先生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有颗好奇心,有股韧劲,有吃苦耐

劳的精神,有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精神。

对于我而言,建筑学是一门完全陌生的学科,我在小时候接受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美术,音乐,国学……在我的之前的教育中都是远远不如梁先生的,但是我想我有一点和梁先生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美的喜爱以及对美的热烈追求。在读过《梁思成传》后,我萌生了认真学习国学的想法,像一个古时的小孩子一样,从古文观止,诗经,论语等书开始,了解国学,其间加入《园冶》《营造法式》等中国典籍。还有,我觉得从图片上看一处建筑物和身处其中,甚至能触摸到它的感受肯定不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毕竟有些东西一定要亲自经历,只有曾经拿起过才能谈到放下。

从白老师的建筑概论的课堂上,我看见了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杰出的建筑,虽然我仍然不懂建筑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却觉得建筑很美,建筑和建筑师的历史很有趣。 我很喜欢西方的古典建筑,看着直立挺拔的柱式,看着那重复却不单调,反而壮观的罗马拱券,看着那高耸入云,飘逸飞扶壁,绚丽繁饰玫瑰花窗的哥特式建筑,看着那完美的十字,看着那不可思议的几何设计,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变为五光十色的光影,我仿佛在最接近天国的地方。

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典建筑,那气势雄浑的紫禁城,那是帝王的象征,皇权至上,每一块青砖红瓦都有一个故事,夜里也许它们会诉说皇城里的故事;那朴素典雅的道观庙宇,沾染了自然的灵秀,吸收了日月的精华,不食人间烟火,一尘不染。那形式多样的民宅,有四方围合的北方民居,仿佛象征着男子的方正与庄严;有曲径通幽的南方园林,仿佛象征着女子的灵毓与含蓄。漫步于幽静细长的回廊,延伸到的仿佛是历史的深处。漆柱上的斑驳,是见证了无数春夏秋冬的老者的皱纹。建筑就伫立在那里,笑而不语,见证历史的变迁与岁月的更迭。

从圣经中的通天塔,到罗马的斗兽场,再到最接近天国的布达拉宫,建筑始终包含着人们的愿望与理想。无论热衷拱券的罗马,还是高耸入云的哥特,亦或是穹窿顶的拜占庭,在建筑材料与形式,方法与技术上,无不凝聚着人们的聪明才智与美的感受。热爱建筑的我们可以像赖特,勒?柯布西耶等大师一样在设计上书写自己对美得理解,我们也可以像梁思成等大师一样在建筑理论或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一定传世经典的建筑,绝不会是在草图上画一幢房子那么简单,因为它要经得住历史长河的冲刷和岁月变迁的考验。我想我要努力的把理性与感性结合,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再与现代的建筑技术结合,从而不落窠臼地彰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我现在只是在为我自己的事业大厦构建蓝图,打设地基而已,但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白老师的课很精彩,我觉得要是老师每节课都能留一些作业,而且在课上布置一些问题,甚至提问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