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考点57 推理与证明-2020年高考数学(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考点57 推理与证明-2020年高考数学(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76776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d0

5.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中,a1?a,且an?1?(1)当a3?2时,求a的值;

an2?. 2an?an. (2)求证:当n?2时,an?1 考向四 间接证明

1.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的三点

(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

(2)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

(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且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下面三个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2)归谬——由“反设”作为条件,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 (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错误,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即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概括为:反设——归谬——存真.

典例6 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是 A.自然数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B.自然数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C.自然数a,b,c都是奇数 D.自然数a,b,c都是偶数 【答案】B

【解析】“恰有一个偶数”的反面应是“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故选B.

【名师点睛】反证法证明含“至少”、“至多”型命题时,可减少讨论情况,目标明确.否定结论时需弄清楚结

论的否定是什么,避免出现错误.需注意“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一个都没有”,“至多有一个”的否定为“至少有两个”.

典例7 若a,b,c均为实数,a?x2?2x?一个大于0.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a、b、c都小于或等于0,即a≤0,b≤0,c≤0, ∴a+b+c≤0,

而a+b+c=(x2-2x)+(y2-4y)+(z2-2z)+2π=(x-1)2+(y-2)2+(z-1)2+2π-6>0, 这与假设矛盾,即原命题成立.

【名师点睛】用反证法,假设a,b,c都小于或等于0,推出a?b?c的值大于0,出现矛盾,从而得到假设不正确,命题得证.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1)否定性命题;

(2)结论涉及“至多”、“至少”、“无限”、“唯一”等词语的命题;

(3)命题成立非常明显,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较少,且不容易证明,而其逆否命题非常容易证明; (4)要讨论的情况很复杂,而反面情况较少.

ππ2,b?y?4y?π,c?z2?2z?.求证:a,b,c中至少有22

6.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S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考向五 数学归纳法

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常见策略:

(1)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由n=k到n=k+1时等式两边变化的项.

(2)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关键是由n=k成立证n=k+1时也成立.在归纳假设后应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加以证明,充分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及放缩技巧.

(3)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归纳—猜想—证明”,是不完全归纳与数学归纳法的综合应用,关键是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再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典例8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111*??L??1(n?N*,n?3)的过程中:假设当n?k(k?N,nn?12nk?3)时,不等式f(k)?1成立,则需证当n?k?1时,f(k?1)?1也成立.若f(k?1)?f(k)?g(k),

则g(k)? A.C.

11? 2k?12k?211?

2k?2k111?? 2k?12k?2k11D. ?2k?22kB.

【答案】B

11111??L???, k?1k?22k2k?12k?2111111?L???,故选B. 而f?k???,所以g(k)?kk?12k2k?12k?2k【解析】当n?k?1时,f?k?1??【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运算化简能力,考查对比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求解时,令n?k?1,根据求出f?k?1?的表达式,比较f?k?,由此求得g?k?的值. 典例9 给出下列不等式:

1?1, 2111???1,

2311111131???????,

23456721111???L??2,

231511151???L??,

23312……

(1)根据给出不等式的规律,归纳猜想出不等式的一般结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1?1111n???L?n?n?N*;(2)证明见解析. 2342?12??【解析】观察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分母的特点:

1?21?1,3?22?1,7?23?1,15?24?1,

……

猜想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的分母为2n?1,对应各式右端为所以,不等式的一般结论为:1?n, 21111n???L?n?n?N*. 2342?12??证明:①当n?1,2时显然成立;

1111k???L?k?成立, 2342?121111111?k?L?k?1?k?1当n?k?1时,1????L?k2342?122?22?1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1??k?1111???k?k?L?k?1?k?1? 2?22?12?22?1??k1k1k1k?1?2k?k?1?????22?122?1222.

2k即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意n?N*,结论都成立.

【名师点睛】数学归纳法中:有时候从2k变成了2k+1,这其中增加了:2?1,2?2,...,2?2kkkk?1这些项,

不要盲目认为是直接从2k变成了2k+1,这一点需要注意区分.求解时,(1)根据所给等式,重点关注不等式左边的最后一个数的分母和右边数的分母,写出对应的一般结论;(2)使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注意步骤.

17.已知函数f(x)?ln(1?x)?ax在x??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2(1)求a的值及f(x)的最大值;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L??ln(n?1)?n?N*?. 23n

1.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平面?,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b∥直线a”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D.非以上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