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运动训练学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8255f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78

运动训练学笔记

者通常安排于2~3个月的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训练之中,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于恢复或提高综合的竞技能力。 常规大周期 微缩大周期

周数训练 比赛任务 训练内容 专项化程度 负荷量 负荷强 14~32 逐一提高各类竞技能力 提高综合的竞技能力

比赛中充分表现竞技能力 一般→专项 较高→高 大→中→小 中→小→大 8~12 重点提高个别竞技能力 恢复/提高综合竞技能力

参赛表现竞技能力 一般→专项 中→小 中→大 补:比赛的分类及其训练学特征

类别 主要任务 安排 竞技性比赛 创造理想的成绩,实现训练目标 每个大周期1—2次主要比赛

训练性比赛 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综合能力 多用于准备时期后期及比赛时期前期

检查性比赛 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稳定性水平,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的适宜度,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合的熟练程度 多用于重大比赛前

适应性比赛 提高运动员对重要比赛的场地、气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方面条件的适应能力 多用于重大比赛前

为了能使运动员对重大比赛作好准备,常常在主要比赛之前安排一系列适应性比赛,称热身赛。 分阶段集中比赛的优点: 1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

2在每一个阶段中,可使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至最佳状态 3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之间的间隔,组织实施必要的赛间训练。

优秀运动员比赛次数的控制:在安排比赛时应注意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既保证必要的比赛次数,更要确保在重大比赛中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注意事项:

1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在重要的竞技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包括最大速度,最大重量,最大距离,最高质量)的状态。

2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3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无论发展体能,技能还是战术能力,都应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加大负荷量和提高负荷强度

4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效应。

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不同特点: 1安排的主要着眼点不同

2体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负荷量度计划比较具体、明确。技能主导类项群计划中,对各种手段的练习量常常不作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使技术或战术掌握情况而定。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的用途:有助于教练员遵循运动训练活动的一般规律,系统地思考训练工作,

45

运动训练学笔记

有序地设计训练进程。

内容:1上一年度比赛及本年度参赛指标。

2上一年度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3实现参赛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实现参赛指标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5上一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指标 6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分及各项计划内容要点。 7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 8年度训练过程的检查评定安排。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基本类型。 主要任务:

基本训练周: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

比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劳,促进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基本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

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问答)(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周要安排不同内容的理论依据?)

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1)、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如技术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的高度协调性,耐力训练则要求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承受高度的负荷。

(2)、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3)、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4)、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而产生。 周训练负荷加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加大途径:1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 2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下降

3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

46

运动训练学笔记

二、比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简)

1、比赛前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比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 2、比赛前训练周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 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1、比赛周训练 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2)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比赛周负荷的安排,人武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比赛前的状态而定。 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主要训练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2、恢复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少,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 第二节 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训练课的计划包括训练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训练负荷大小及恢复手段等。

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 (一)训练课的种类和特点:(简)

1、身体训练课(或称体能训练课)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

2、技战术训练课:主要特点是目的明确、内容训练手段与方位较为集中。

3、综合训练课:根据运动员发展多种竞技能力的需要,运用包含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等紧密结合实战需要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

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课的负荷量可能较小,但一般来说负荷强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某些时候,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相当强烈。 二、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1、身体训练课的要求:(简)

(1)身体训练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种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体能。要注意安排好不同素质训练的先后顺序及训练的负荷。

(2)一次课中常常会安排两种以上运动素质的训练。正确安排好练习顺序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3)要注意把握好负荷的“度”安排好不同课次训练负荷的节奏。

2、技、战术训练课的要求:(简)基本任务是学习掌握和熟练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提高技、战质量,及时纠正技、战术错误,两人及集体项目运动员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集团竞技能力;要注意安排好技、战术训练程序,选择有效的技、战术训练手段。大量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都来将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技、战术训练手段众多。

47

运动训练学笔记

三、训练课的结构:(各部分的任务?)(问答)

(一)准备部分: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益。

(二)基本部分:努力完成安排训练的内容负荷量和负荷程度,提高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必须根据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需要而决定本课部分的训练安排。

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加效应。安排作用于同一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任务主要是解除训练课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明确负荷属性是度量负荷大小的重要前提:(结构属性、机能属性、个体属性、专项属性) 安排运动员训练课负荷量度时必须认真考虑特点:

1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 2训练课所完成的任务 3运动员个体所能承受负荷水平

4完成训练课任务时,运动员有机体的主导机能系统所能承受负荷水平。(较大负荷的恢复时间为1-1.5天、中等负荷为10-12小时、小负荷则几十分钟或几小时)

第十三章 运动队伍的管理

一、教练员的基本素质:(简)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二、运动员的基本素质:(简)1、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2、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3、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判断和理解能力 ;4、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