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苏州大学 -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aff2787fd5360cba1adb1d

和 腐生葡萄球菌 三种,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所致疾病包括 侵袭性 和毒素性疾病,后者主要包括 食物中毒 、 假膜性肠炎 和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与其所产生的 肠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和 脱毒素 等毒素有关。 3. 凝固酶、SPA的概念。

(1)凝固酶:是指能使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包括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两种。 (2)葡萄球体菌A蛋白(SPA):存在细胞壁的单链表面蛋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有此抗原。临床上用特异性抗Fc段抗体与葡萄球菌SPA结合作为诊断试剂,检测微生物抗原,这种建议、快速的诊断方法称为协同凝集试验。

5. 链球菌按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可分20群,其中致病菌种大多属 A 群,所致疾病主要有 各种化脓性炎症 、 中毒性炎症 和 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症 。

6.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 阳 性,菌体 矛头 状,多数 成双 排列,在体内或含血清培养基上形成 荚膜 。其主要致病因子为 荚膜 ,主要引起人类 大叶性肺炎 。

7. 脑膜炎奈瑟菌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革兰 阴 性, 肾或豆 形,常 成双 排列。常用 巧克力 培养基培养,菌落呈 露滴 状。 8. 淋病奈瑟菌 是淋病的病原菌,成人通过 性接触 感染,新生儿可经 母亲生殖道 感染,引起 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 。

11. 志贺菌是 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 的病原菌,革兰 阴 性 杆 菌,其主要致病物质包括 侵袭力 、 内毒素 和外毒素等。

12. 人类沙门菌所致感染类型包括 肠热症 、 胃肠炎 和 败血病 等。

13. 霍乱弧菌 是霍乱的病原菌,菌体呈 弧形或逗号形 ,革兰 染色 阴性。菌体一端有 单鞭毛 ,所以运动活泼。其主要通过 摄入污染水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传播,主要致病物质为 霍乱肠毒素 。 14.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厌氧芽胞梭菌主要包括 破伤风梭菌 , 产气荚膜梭菌 和 肉毒梭菌 。其通过产生 毒素 和 侵染性酶 致病,可引起 人类破伤风 、 气性坏疽 和 肉毒中毒 等疾病。P213

22. 梅毒的病原是 梅毒螺旋体 ,成人间可通过 性接触 传播,引起 梅毒 ,病程可分 3 期;胎儿宫内感染可引起 流产 早产或死胎或生出梅毒患儿 。P228

15. 抗酸杆菌:分支杆菌属革兰染色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强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16. 卡介苗(BCG)是用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培养基中经过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

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畜(兽)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17. 支原体概念、菌落特点及所致疾病。

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边形、能通过细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

21.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概念。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有多种血清型,能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第十三章 真菌学

1. 真菌、菌丝、孢子、菌丝体、假菌丝的概念。

真菌:真菌是一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细胞壁由几丁质或纤维素构成,无叶绿素,不分化根、茎、叶。 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

菌丝体:多细胞真菌成熟的孢子在适宜环境下长出芽管,芽管进一步延长成丝状,称为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

假菌丝:单细胞真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类似酵母型的菌落,在深部因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但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

2. 真菌可分哪两大类?其形态结构各有何特点? 真菌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大类。

单细胞真菌:又称为酵母菌,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这类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为多细胞的丝状物,是由菌丝和孢子两大基本结构组成,菌丝伸长分枝,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和孢子,随真菌种类不同而异,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3. 多细胞真菌的菌丝按其功能可分为 营养菌丝体 、 气中(生)菌丝体 和 生殖菌丝体 ;按其结构可分为 无隔菌丝 和 有隔菌丝 。

4. 真菌的菌落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1) 酵母型菌落:大多数单细胞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出类似细菌的圆形菌落,柔软而致

密,光滑湿润,大小在2~3mm左右,显微镜下可见单细胞性的芽生孢子,无菌丝。 2) 类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类似酵母型的菌落,在深部因出芽繁

殖后芽管延长,但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假菌丝向下伸入培养基中,形成的分枝看似丝状菌落,故名为类酵母型菌落。

3) 丝状型菌落:多细胞真菌在培养基上可形成形态、颜色与大小不同的丝状菌落,菌

丝一部分向空中生长,形成孢子,使菌落呈絮状或绒毛状。低倍显微镜可观察到菌落中的菌丝结构、龅囊梗或分生孢子梗和各式孢子。丝状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可作为鉴别真菌的参考依据。

5. 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哪几类?

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性超敏反应,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与肿瘤。

6. 皮肤癣菌概念:是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可引起皮肤癣,以手足癣最多见。皮肤癣菌大约有四十多种,分属于3个属,即:表皮癣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

6

在沙保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时则可形成特殊的丝状菌落与分生孢子。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可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7. 机会致病性真菌主要有哪几种?(5种)

假丝酵母菌属、隐球菌属、曲霉属、毛霉属、肺孢子菌属 8. 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

生物学特征: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染色养性,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易形成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培养后可见厚膜孢子,白假丝酵母菌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及沙保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37℃需氧孵育2~3天,形成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的类酵母型菌落。

致病性:白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皮肤及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黏膜,在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菌体得以大量繁殖或异位寄生,造成机会性感染,引起各种白假丝酵母菌病,,如在脑脊液、尿道、肾脏或血液内发现此菌,表示机体已受到感染。常见的感染有:(1)皮肤黏膜感染:皮肤感染好发于潮湿、褶皱部位,形成有分泌物的糜烂病灶,还可引起甲沟炎及甲床炎。黏膜感染则常见新生儿鹅口疮、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等;(2)内脏感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肠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等,偶尔出现败血症;(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及脑脓肿等,多由原发病灶转移而来。

9. 简述新生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形态特征:新生隐球菌为圆形酵母型真菌,直径在4~12μm,菌体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比菌体可大1~3倍。该菌以出芽方式繁殖,但不形成假菌丝。用墨汁负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在黑色背景中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菌体。在血琼脂或沙保培养基上,25~37℃培养数天后,可形成酵母型菌落,表面光滑黏稠,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此菌不能发酵糖类,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该特性可与假丝酵母菌相区别。

所致疾病: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诱发免疫耐受等作用。其传染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偶尔也可经由皮肤、伤口及胃肠道侵入。菌体自呼吸道进入后,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从肺部播撒至全身其他部位,如骨骼、、心脏、皮肤等,但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如不及早诊治,常导致患者死亡。隐球菌病有些有自限性,患者的病症局限于肺炎,预后良好。

第十四章 病毒学

1. 病毒体: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缺陷病毒:病毒因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发生改变,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的增值可以抑制另一种病毒增值的现象。

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人。

垂直传播:指病毒从宿主的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产道或乳汁传播。 CPE:指在溶细胞性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值后,引起细胞发生的形态学改变。

包涵体: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与正常细胞结构不同的、大小形态位置不等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块。

PFU:将适当浓度的病毒悬液接种于敏感的单层细胞中,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细胞上覆盖一层融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层,待凝固后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病毒增殖

7

使感染单层细胞脱落,形成病毒数。

血凝试验:某些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称凝血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凝血现象能被相应的抗体所抑制,称凝血试验。 2. 试述病毒的基本结构。

答: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 3. 试述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答:1、核酸:携带病毒全部的遗传信息,是决定病毒感染。增值、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蛋白质: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3、脂类和糖:保护病毒;介导病毒吸附、穿入易感细胞;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用于病毒分类。

4. 何谓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 答:从病毒体进入宿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生成并释放这一过程称为复制周期。五个步骤: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5. 试述病毒的感染类型及特点。

答:1、隐性感染: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排泄,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携带者; 2、显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大量增殖,造成细胞破坏和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 3、急性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宿主在出现症状后数天或数周内病毒被消除,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4、持续性感染: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或不出现症状,体内病毒长期存在,称为重要传染源。可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6. 试述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答:1、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成熟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子代病毒,造成细胞裂解死亡,称为杀细胞效应。其机制包括:病毒抑制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病毒的衣壳蛋白质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病毒感染破坏细胞的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引起细胞自溶;细胞病变效应。 2、稳定态感染:有包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时,所致病变轻,细胞短时间内不被溶解与死亡,称为稳定态感染。其细胞变化主要有 :细胞融合;细胞膜上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使受感染的细胞成为特异性T细胞的靶细胞。

3、包涵体的形成: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与正常细胞结构不同的、大小形态位置不等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块,称为包涵体。其本质可能使病毒颗粒的聚集或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

4、细胞凋亡:病毒感染诱发宿主细胞凋亡

5、病毒基因整合:病毒的遗传物质直接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其方式有两种:全基因整合和病毒 DNA片段随机整合。

6、细胞转化:某些病毒感染后将其核酸插入到细胞的染色体中,引起细胞某些遗传性状的改变。细胞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性抑制。 7. 简述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答:光学显微镜检查:用于检查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中特征性病毒包涵体; 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 免疫标记技术:主要有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等; 分子生物学法:常用的有PCR、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 8. HA、NA、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转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