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习题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物氧化习题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ed6edd6a8114431b80dd8a2

29. 胞浆中形成的NADH + 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该化合物产生ATP的摩尔数是

( )

A 1 B 1.5 C 2.5 D 4 30. 呼吸链的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

A c1→b→c→aa3 B c→c1→b→aa3 C c1→c→b→aa3 D b→c1→c→aa3 31. 下列化合物中,不是呼吸链成员的是( )

A 辅酶Q B 细胞色素c 肉毒碱 D FAD 32. 可作为线粒体内膜标志酶的是( )

A苹果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顺乌头酸酶

33. 一氧化碳中毒是抑制了下列细胞色素中的( D )

A细胞色素b1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 细胞色素aa3 34. 下列物质中,最不可能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是( )

A Pi B苹果酸 C NADH D丙酮酸

35. 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与细胞色素间的电子传递连接起来的物质是

( )

A FMN B Fe-S蛋白 C CoQ D Cytb 36. 下列对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比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高 B容易从线粒体内膜上分开 C低浓度的氰化物或一氧化碳对其活性无影响 D不是蛋白质 37. 线粒体呼吸链中关于磷酸化的部位正确的是 ( )

A辅酶Q和细胞色素b之间 B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

+

C丙酮酸和NAD之间D FAD和黄素蛋白之间 E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之间 38. 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穿梭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 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 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 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 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39. 下列化合物中,不抑制 FADH2 呼吸链的是( )

A 氰化物 B 抗霉素 C 鱼藤酮 D 一氧化碳 40. 下列化合物中,可阻断呼吸链中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1之间的电子传递的是( )

A 氰化物 B 抗霉素A C 鱼藤酮 D 一氧化碳

41. 下列物质分子结构中,不含有卟啉环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肌红蛋白 C 细胞色素 D 辅酶Q 42.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是( )

A 鱼藤酮 B 抗霉素A C 2,4-二硝基酚 D 寡霉素 43. 线粒体外NADH经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其氧化磷酸化的P/O比是( )

A 0 B 1.5 C 2.5 D 3 44. 下例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CD)

A 磷酸甘油酸激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丙酮酸激酶 D 琥珀酸硫激酶

+

45. 正常情况下,ADP浓度是调节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剧烈运动后,ATP因消耗大而急

剧减少,此时:( )

A ADP相应地大量增加,引起ATP/ADP比值下降,呼吸作用随之增强。 B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比值在正常范围。

C ADP大幅度减少,导致ATP/ADP比值增大,呼吸作用随之增强。

D ADP也减少,但较ATP较少的程度低,因此ATP/ADP比值增大,刺激呼吸随之加快。 46. 下列化合物中,不含高能键的是( )

A ADP B 6-磷酸葡萄糖 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

四、简答题

1. 比较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的异同。

2. 在生物体的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的基本来源有哪些?

3. 为什么抗毒素A的毒性比鱼藤酮的要大?

4. 在鱼藤酮存在时,1mol琥珀酰CoA完全氧化将产生多少mol的ATP?

5. 简述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区别。

6. 简述NADPH与NADH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7. 2,4-二硝基苯酚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机制是什么?

8. 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9. 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10. 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11. 某些细菌能够生存在极高的pH的环境下(pH约为10),你认为这些细菌能够使用跨膜

的质子梯度产生ATP吗?

12. 将新鲜制备的线粒体与β-羟丁酸,氧化型细胞色素c, ADP, Pi和KCN保温, 然后

测定β-羟丁酸的氧化速率和ATP形成的速率。 ⑴写出该系统的电子流动图

⑵预期1分子β-羟丁酸在该系统中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ATP? ⑶能否用NADH代替β-羟丁酸? ⑷KCN的功能是什么?

⑸写出该系统电子传递的总平衡反应式。

⑹如在这个系统中加入鱼藤酮,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13. 以前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 但不久即

放弃使用,为什么?

14. 使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可用来抢救氰化钾中毒者,为什么?

15. 在测定α-酮戊二酸的P/O值的时候,为什么通常需要在反应系统之中加入 一些丙二

酸?在这种条件下,预期测定出的P/O值是多少?

16. 有人发现一种新的好氧细菌,在它的细胞膜上含有5种以前并不知晓的电子传递体,分

别以m,n,o,p,q来表示。

⑴分离出此传递链,并以NADH作为电子供体,使用不同的呼吸链抑制剂处理,并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各个成分是以还原形式(+ 表示)存在,还是以氧化形式存在(- 表示),结果见下表:

抑制剂 抗毒素A 氰化物

m + +

n + +

o + +

p - +

q + +

抑制剂 鱼藤酮 安密妥

m - +

n - -

o + +

p - -

q - -

根据上面的图表结果,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电子传递方向和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⑵如果以琥珀酸作为电子供体,则得到的结果见下表:

抑制剂 抗毒素A 氰化物

m + +

n + +

o - -

p - +

q + +

抑制剂 鱼藤酮 安密妥

m - +

n - -

o - -

p - -

q - -

根据上表的结果,进一步指出各传递体在传递链上的排列次序。

17. 在一线粒体制剂中,并在CoA,氧气,ADP和无机磷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脂肪酸的氧

化。 请回答:⑴每一个二碳单位转变成2分子CO2时,将产生多少分子ATP?⑵如在体系中加入安密妥,则又能产生多少分子ATP? ⑶假如加入DNP(2,4-二硝基苯酚),情况又将如何变化?

18. 何谓高能化合物?举例说明生物体内有哪些高能化合物。

19.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20. 腺苷酸和无机磷酸是如何进出线粒体的?

21. 有效的电子传递系统可以用纯化的电子传递呼吸链复合物和线粒体内膜小泡构建,对于

以下各组复合物,请确定最终的电子受体(假设有氧气存在),并指出原因。 (a)NADH、Q以及复合体Ⅰ、Ⅲ和Ⅳ;

(b)NADH、Q、细胞色素c以及复合体Ⅱ和Ⅲ;

(c)琥珀酸、Q、细胞色素c以及复合体Ⅱ、Ⅲ和Ⅳ; (d)琥珀酸、Q、细胞色素c以及复合体Ⅱ和Ⅲ; (e)琥珀酸、Q以及复合体Ⅰ和Ⅲ

22. 亚硝酸盐可将铁卟啉中的Fe2+氧化成Fe3+,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然而,氰化物中毒

时立即注射亚硝酸盐却是一种有效地解毒方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