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学术与临床相关问题讨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学术与临床相关问题讨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1fb8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6

头痛、肩痛、五官科疾患、喉痛、耳鸣、心悸目赤肿痛、荨麻疹、腿痛、眼皮下垂、眼皮沉重、疲劳、提神、重症肌无力等都很有效。

本穴在三焦经上,透过肾与三焦通,也能补肾。 本穴脾肝肾皆治,又能增加免疫机能,治疗上述诸症确实有效。 主治之病既多而有效,为个人常用十大要穴之一。

四、问:听说穴位有空间性,也能进一步说明吗?

答:穴位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内容较多。 这里仍以五输穴为例简单说明: 1 、「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 从﹝部位对应﹞

之手躯逆对及足躯逆对两法来看, 手指尖及足趾尖可对应于头顶 ,因此等同于百会、神庭等穴,是以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 神志病急救时最常用,其他神志病也常用,例如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 又井穴能开窍袪寒善治「窍病」,如肝井大敦能治阳痿;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敦(肝藏血)能治崩漏急症。

「井主心下满」,井穴能治「心下满」 ,即中脘痞满。 又,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疏泄邪热,开通心窍,故能治急症。

2 、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荥主身热 」『 「荥」俞治外经』 。 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 从全息对应来看荥穴对应于面目鼻喉,对原发性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3 、 「俞主体重节痛」,『荥「俞」治外经』 。 风湿及筋肉疼痛之病多取俞穴 , 所谓「荥俞治外经」,一系指荥俞部位较浅,所以用治体表外感病,一是说荥穴、俞穴适于治疗各经所过的体表和所属经脉病变。

归纳来说:俞穴对应于一、五官(详见余之著作《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谈太极全息与对应一章) 。 二、身体关节。 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 ,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

4 、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主喘咳寒热」 ,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 整体来看,经穴主治皆系与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 ,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

5 、 「合主逆气而泄」 「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每一脏腑皆有其逆气之病,皆可取该经之合穴治疗。 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灵光赋) ;足三里(胃经合穴)治疗腹胀、呕吐(大成、杂病穴法歌、百症赋) 、定喘(席弘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行针指要歌) ;阴陵泉(脾经合穴)治心腹胸胁之满(席弘赋、金鉴) 。

「 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也是合穴临床常见之用法,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

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瘀血病也多再合穴刺血,如尺泽、委中、足三里等都是刺血要穴。

至于「合治内府。」是说合穴适于治疗体内各自所属六腑的疾病。 其实也包括了脏病。

( 二) 、同气相求

五输穴通过五行与脏腑有着相应的治疗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 应用更丰富更灵活,内容甚多,以后再说明。

五、请问你对于台湾针灸四大派之看法?

答:我在台湾执业针灸多年,从不知台湾有四大派,也不认为应该分派,台湾四大派之说似乎出于网站,网站上有人提出一个观念或一句话,只要有个东呼西应,很快就成为一种时尚及流行。 所谓网站之台湾四大派,其中所提的当然都是不错的医生。 孙培荣在新生南路的诊所我曾去过。 他只在书中列出几个用流注治病的病例,是否就可归于流注派?修养斋之飞经走气也就是感传,七零年代我曾看过他表演,受体质环境等影响,未必每次皆能感传。 事实上台湾几十年来有过不少针灸名医,比前述好的医生也不少,例如郭家梁就有不少学生,曹成章、林天树等医师皆有特色,还有易卦派之陈照亦极突出。 这样分派对他们及其门生并不公平。

也不能说我写了几本董氏奇穴的书或因为是董氏门生就是奇穴派,我写的十四经穴书籍比奇穴更早、更畅销、更多,尤其临床以五输穴应用最多,这方面也写过专书,又因为我用穴多采各种古词赋歌诀之取穴为主。 称我五输派或歌诀派的也有人在,这又怎么说呢。

在我个人看来以灵枢经之刺法如官针篇之九刺五刺十二刺等针法为主,取穴以五输穴为主的的就可算是正统古法针灸。 由于用穴精简效宏,也可以称为针灸的经方派。 至于以针灸大成之经典歌赋穴为主的或可以称之中古派;其他则均为后世派。 但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分派,也不知怎样详细界限分派。

六、问:能简单谈谈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吗?

答:好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会很多,疗效也好。 我曾经在台北中国时报写过一篇谈三叉神经痛的文章,一周内就来了六七十位此症病人,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三叉神经痛其部位在面颊及额颧部,主要为三阳经。 特别是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最大。 阳明胃经与少阳胆经均循绕侧头面部,另外小肠经「…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之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此一部分与三叉神经痛亦有密切关系。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效穴很多,我个人习惯远处针刺,基本上以1 、后溪、大白为主 ,可取健侧的大白穴(作治疗针)及患侧的后溪穴(作牵引针) ,或取健侧的后溪穴配患侧大白穴双穴共治,效果都不错。 2 、间而用侧三里、肾关为主,效果也不错。 这几组穴对治疗三叉神经痛都是非常好的。 三叉神经痛有时候非常严重,可是针刺起来可以马上止住疼痛。 一般两穴即可达到镇痛效果。

取侧三里之之机理及经验:侧三里穴介于阳明经(土经)与少阳经(木经)之间,善治木土不和之病,对于阳明经及少阳经之病变皆有疗效,尤善治阳明少阳两经合病之疼痛,因此对于牵涉少阳阳明经之间的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皆有显效。 若因情绪所致(木土不和即肝脾不和)或加重者,疗效尤佳。 若久病偏正头痛及三叉神经痛,配肾关穴疗效尤佳,一则久病入肾,针肾关可补肾,一则肾关在脾经上,透过脾与小肠通治三叉神经痛亦有效,如此双穴相辅,疗效尤佳。

取 后溪 之 之机理及经验: 后溪 为小肠经穴位, 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 其之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这段经文指出颊颧鼻目内外眦皆小肠经所过 , 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大致相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尤其是阵发性 疼 痛更为有效 ( 俞主时间时甚之病 ) ,本穴五行属木,与风相应,风之性常突如其来,三叉神经痛常突发而至,有风之突发性。 因此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甚为有效。

取三间(大白)之之机理及经验: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俞穴,俞穴主体重节痛,为治痛最常用之穴位,头面阳明部位与三叉神经区域有关。 经脉所过,主治所在。 本穴五行亦属木,与风相应,风之性常突如其来,三叉神经痛常突发而至,有风之突发性。 因此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甚为有效。 如系多年疼痛,中医认为久病多兼肾虚,本穴再向前贴骨,即大白穴,大白穴接近第二掌骨侧,属全息点之头点,因此亦为治疗头面痛特效点,刺之效果尤佳。

取肾关之机理及经验:肾关为脾经之穴位,治疗本经脾经之病疗效甚佳。 透过脾与小肠通能治小肠病,小肠经循行经过三叉神经痛之部位,透过脾与小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