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学术与临床相关问题讨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学术与临床相关问题讨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1fb8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6

六、前次你提到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甚效(详见第二回讨论) ,能将经

验及机理再说明白点么?

答:这里对曲池及内关治疗头晕特效的经验及机理再作说明: 1、 头晕应用曲池之机理及经验如下 :头晕,在中医辄以「风」论。 内经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透过肝与大肠通,取大肠经之曲池穴或三间、灵骨等穴,治疗头晕皆甚有效。 曲池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 又《素问刺法论〉说「木欲降,刺阳明之所入」就是指的曲池穴。 曲池穴位在阳明经上,阳明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因此不论肝阳上亢,肝血不足之头晕,或美尼尔氏症之头晕,皆极有效。 若以全息对应而言,曲池恰位于上臂之起点即头点,亦主治头病。

2 、头晕应用内关之机理及经验:手厥阴经与足厥阴经同名经相通,以手厥阴经(心包)穴位治疗足厥阴肝风之病,一般皆有效。 又手厥阴经(心包)与足阳明胃经脏腑别通。 治疗胃经病变疗效甚佳。 综合上述理由,采取能益气化痰的心包经络穴内关,治疗有呕吐之眩晕甚效,故作为美尼尔氏症(头晕呕吐)之常用特效针。 配合曲池穴共针疗效尤佳,数十年来余以内关配曲池治疗逾百例以上美尼尔氏症,均能立刻见效。 病患眩晕呕吐或欲呕,旁人扶持而来,针后立刻轻松,自行快乐回家。 (以上均详见杨维杰着《杨维杰一针疗法》 (韩文版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版))

七 、能简单谈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经验吗?

答:好的,颜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特效对应症。 只要能争取早期治疗,连续扎针,基本上一周甚至更快可愈。 1981年我曾经将经验发表于台北市中医师公会会刊, 1990年福建中医学院编的台湾中医药概览也曾介绍我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五

十例的的经验。 1998年夏季台北联合报介绍我治疗自己颜面神经麻痹仅四天即痊愈的经验,几天内就来了半百病患,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最近治疗数例皆一周而痊愈(口正眼闭能吹哨) 。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特效穴有: 内颊车(三棱针) 、耳背(放血) 、侧三里、上巨虚、太冲、合谷、丰隆、地仓、下关、翳风、劳宫等,每个穴都能独当大任。 我只用其中一二穴。 这里介绍我箇人最常用的穴位。

首选内颊车 ,这也是董老师首选穴,即面颊部口腔内,正对颊车穴处,或当口腔咬合处。 用三棱针在患侧内颊车穴点刺八到十下,深度约l分左右,使其自然出血,然后以温开水速漱口。 每隔二日或三日1次。 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肝经在口内环口一周,口腔刺血能泻肝袪风活络,也能调治阳明经气(阳明经亦环口一周) ,经筋得以濡养,正气来复,逐邪外出,则面肌弛缓得以恢复。 此为治口歪第一要法,疗效较毫针高出许多,患病早期治疗,往往二三次即愈。 也可以先扎针再刺血。 董老师一般针侧三里穴,我有时也用,但多时则是针上巨虚穴或太冲穴。

针太冲之理由是 : 面神经麻痹其部位与阳明经及肝经有关 , 肝经 “ 连目系, ”“ 下环唇内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皆有效果。 《百症赋》说 :\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 \ 。 太冲穴为肝 ( 木 ) 经俞穴,五行属土,为木经土穴,能疏肝袪风及调理脾胃大肠 ( 肝与大肠通 ) ,而口唇恰为为大肠所过。 本穴为肝经原穴,理气作用亦什强。 又肝主藏血,治风宜治血。 太冲穴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 血虚阴虚动风,本穴皆有效。 面神经麻痹为经筋病,太冲为肝经穴, ( 肝主筋 ) 能治疗筋病。

透涌泉,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疗效更佳,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即火主穴,效果更佳,盖贴骨治骨,并能与肾相应,亦有补水润木熄风之功。

针上巨虚之理由则是: 《灵枢·经筋》篇说:\足之阳明……筋急则口自为僻\。 手

阳明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还唇,下交承浆」由此可知,手足阳明胃大肠经包围口唇;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而能兼治两经之病,《标幽赋》说: 「头有病而脚上针」 以下治上,取此穴,经府皆治,疗效甚佳,争取早期治疗效果尤佳,几天以内即可口正眼闭,但若超过三个月以上才治疗,有时就需针至十次以上了。 本穴配合足三里共用,疗效更为迅速。 盖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与大肠之下合穴并用,两针成为倒马针力量更强。

(2008年6月5日刊出) ( 待续)

维杰按:一门学术产生后,形成一些支流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或发展它,只要言之成理而且确实有用就好。 当年写第一本董氏奇穴时,董老师已去世多年,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董氏奇穴的书籍。 而我已有几本畅销书,已经有相当知名度,才以平常心去发扬老师的东西。 多少年来我个人的确用了不少功夫去发挥发展董氏奇穴,虽然推动了奇穴的前进与流行,但是否也相对的影响了一些人的思维,拘束在我所思考的框架中呢。 有某些人误以为董氏奇穴原本即有这些理论,这也是我要思考的。 一些人以 『杨氏董穴针法』与『杨氏十四经穴针法』定意我写的东西,也有人称我的东西为 TY (Tung&Young) 针灸。 即是董杨针法,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区别,或许今后

在写有关 董氏奇穴的书时,我会考虑这样的定义也说不定。

读者王君意见 : 我想这样是可行的。 虽然我觉得,杨医师是加大发扬董公的光环,不过很多很宝贵很独特的见解,是您的东西,除了负责外,也应该把这个荣誉给您。 也为未来所有研究董氏奇穴者,厘清一个现状。 (回页首)

2008年5月最新 题目(第二回)

一、问 : 董氏奇穴的核心思想是脏腑别通还是阴阳五行 ? 答 : 应该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 ,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至于五行当然是整个中医及十四经穴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 为什么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呢?例如董氏奇穴一开始的大小外浮中间五个穴为什么能治疗疝气,或睪丸痛尿道炎?第六个穴木穴为什么能治眼干眼泪多?当年我曾问老师是什么道理,老师也不知其然,只说你用就是了。 这就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及探索。 由于在《医经精义》(清.唐宗海著)中读到「脏腑通治」一词,虽然只有简单解说,但没有实际应用,而且欠缺胃与包络通,然而这却带给我一个概念,于是将其开始运用于针灸,并名之为「脏腑别通针法」。 在七零年代初期我用脏腑别通针法治病原是用在十四经的,例如用曲池治头晕 ( 肝与大肠通 ) 特效;用内关 ( 胃与包络通 ) 治膝痛及胃痛特效等… ,这些都写于我 1975 年出版之《针灸经纬》及 1978 年出版之《针灸经穴学》,后来我发现脏腑别通可以解开许多董氏奇穴的应用原理。 例如前述六个穴都在食指上,若非以脏腑别通的「肝与大肠通」来解说,又怎能解说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