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病理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4d60cc83d049649b6658a0

? 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能力。 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

1病菌分泌各种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质素酶等)降解寄主细胞和组织; 2病菌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形成肿瘤和丛枝等畸形症状;

3病菌产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

?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病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 后

者则指对寄主的破坏性

寄生性与致病性存在三种关系:1寄生性强,致病性强。如霜霉菌和锈菌。2寄生性强,致病性弱。如林木白粉病菌。3寄生性弱,致病性强。如苗木猝倒病菌、枝干腐烂病菌。 第三节 林木的抗病性 1. 林木抗病性的类型

? 抗病性: 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

? 免疫:完全不感病或观察不到任何可见症状。

? 高抗:只表现轻微的症状,对林木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微。 ? 中抗:病情发展缓慢,发病程度较轻,引起少量的损失。 ? 低抗(感病):病情发展较快,部分林木甚至死亡,损失较大。 2. 林木抗病的机制

? 林木叶和果表面的角质层、枝干的木栓层对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起重要作用。 ? 林木体内的抗生物质,如单宁、生物碱和酚类对病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 ? 植物保卫素,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体内产生的能够限制或杀死病原物的物质。 第四节 病害的侵染过程

? 林木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开始,到寄主

表现肉眼可见的症状的过程,称为病害的侵染过程,又叫病程。 ? 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一)侵入期

?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到建立寄生关系。 ? 病原物侵入寄主途径:

? 自然孔口。寄生性较强的真菌和细菌。 ? 伤口。寄生性较弱的真菌和细菌。

? 直接侵入。尽管植物体表有保护层,但是部分真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线虫,

仍可直接侵入寄主。

(二)潜育期

? 从病原物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 表现症状为止。 ? 病原物扩展繁殖---寄主的抵抗 = 结果???。

? 潜育期愈短,再侵染的次数就可能愈多,病害发展更加迅速。 (三)发病期

? 从寄主表现症状到发病增长停滞的时期。

? 在发病期,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营养体或繁殖体;细菌病害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常产

生菌脓。

第五节 病害的侵染循环 (一)定义

? 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

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

13

? 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二)病原物的越冬

? 进入冬季后,气温降低,林木上的各种病原物处于休眠状态,称为越冬。越冬的场

所:1病株; 2病株残体; 3种子、果实、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4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 5传毒媒介。 部分病毒和植物菌原体可以在蚜虫、叶蝉体内越冬。 ? 土壤寄居菌:只能在未腐烂的病株残体生活的真菌或细菌。

? 土壤习居菌:除了在病残体上生存外,还可以在土壤中的其它有机物上腐生和繁殖的真菌或细菌。

(三)病原物的传播

? 病原物从越冬场所或病部转移到新的侵染部位的过程。

? 病原物除自身近距离扩散传播外,远距离传播方式主要有:风力或气流。雨水。 昆

虫和其它动物。 人为传播。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修剪、嫁接等,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

(四)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初次侵染:越冬的病原物对林木进行的第一轮侵染。

? 再次侵染: 林木遭受初次侵染后,病部产生新的病原物,再次侵染寄主,如此反复

发生的多次侵染。

第六节 病害的流行 1. 定义

? 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造成灾害性影响,给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 流行性病害按发生特点分为两类: 暴发性流行病 周期性流行病 暴发性流行病:由于新的病原物或新的感病植物引入某一地区而突然暴发的病害,称为暴发性流行病。【[ 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引发的松材线虫枯萎病; 巨桉和尾叶桉等感病桉树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栽培后暴发的青枯病] 】

? 防治:加强植物检疫(新的病原物)和引种试验(新的感病植物)。

周期性流行病:在某一地区每隔一定时间发生的流行病,称为周期性流行病。 【毛竹枯梢病,在5 ~ 6月多雨,日照少,7 ~ 8月高温干旱的年份,容易流行】。

? 防治:找出其流行的主要条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2. 病害流行的条件:a大量侵染力强的病原物积累;b存在大面积连片栽培的易感病林木;c.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 第四章 林木病害的综合管理 第一节 林木病害综合管理的概念

一、定义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基础, 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有计划、协调地运用预防性措施, 将危害和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二. 林木病害综合管理的内容

种群水平管理。对单病菌种群进行综合管理,通过防治技术的协调实施来控制病害。

生态水平管理。对多种病菌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治理,通过监测、预测、决策、组织实施、效益评估等,使综合防治得以实现。

智能决策管理。在前二者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某一区域病害实施智能综合管理,包括预测预报、检疫、防治技术、药械供应一系列工作的管理。 三. 森林病害综合管理的原则

1975年制定并实施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1989年1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森林病

14

害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四. 森林病害综合管理的措施

控制病原物。通过检疫、营林、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病原物的数量。 增强林木的抗病性。选育抗病树种或品种,以及适当的营林管理措施,抵御病原物的侵害。 改善环境条件。通过营林措施,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适合病原物繁殖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第二节 林木检疫

1. 定义:由政府颁布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国际间流通的植物及其产品,采取一系列预防危险性病害传播和定殖的措施,称为林木检疫。 2. 林木检疫的任务

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输出。

对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害进行封锁,使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疫区把它消灭。 当危险性病害侵入到新的地区时,及时采取彻底消灭的措施。 3. 林木病害检疫的种类

对外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输入和输出国境。保护本国林业生产,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工作由林业、外贸和交通等单位配合执行。对外检疫以口岸检疫为主。

国内检疫 :把某些区域性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疫区内。国内检疫和出口物品的检疫以产地检疫为主。

4. 林木病害检疫对象

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A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B可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病害;C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害。 最新制定的国内林木病害的检疫对象(7个)

?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 冠瘿病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杨树花叶病毒病 Poplar mosaic virus ? 落叶松枯梢病 Botryosphaeria laricina草坪草褐斑病 Rhizoctonia solani ?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5. 林木病害检疫的方法

A直接检验:对可疑的带病材料,按规定抽取样本,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病害的症状,镜检病害的病原。

B过筛检验:根据健康种子与菌核、菌瘿等个体大小的差异,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通过筛选的办法将其分离出来进行检查。 C比重检验:

D染色检查:利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染色,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植物体是否感染病菌。

E洗涤检验:把依附于植物及其产品表面的病原物用无菌水浸泡、振荡,收集洗涤液于3000 -5000 rpm离心5-8 min,取沉淀物进行镜检。

F浅盘或漏斗分离检验:对怀疑被线虫危害的样品,将受检样品切碎,用纱布或筛网包好后置于浅盘或带止水夹的漏斗中,加水于20 ~25℃或室温条件下浸泡5 ~10 h,收集浸泡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如线虫的数量较少,可以离心后检查。

G分离培养检验:利用许多病原物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把病菌分离出来,根据培养物的特征,检查鉴定病原物的种类。

H萌芽检验:将种子置于培养皿或播种在花盆的土壤里,在温箱或温室里进行培养,根据幼苗表现出来的病害症状进行判断。

I接种检验:将从繁殖材料上直接或通过其它检验方法获得的病菌,接种到健康植株或指示

15

植物上,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观察被接种植株的症状。

J血清学检验:对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利用已知的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试验,检测植物材料中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病原)存在来进行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物的鉴定。 第三节 栽培防病措施 1. 育苗防病措施

苗圃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 了解土壤中病原物的积累程度以及周围绿篱、行道树等现有的树木种类。 合理轮作

? 方式:水旱轮作、针阔叶树轮作。 ? 目的:调节地力,提高苗木的抗病性。

? 防治对象:苗木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圃地。如苗木猝倒病、根癌病和根结线虫病等

均可以得到控制。

适当施肥

? 偏施氮肥,引起苗木徒长,降低抗病力,常诱发多毛孢菌、灰霉菌和白粉菌所致的

病害。

? 施用磷、钾肥和有机肥可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能促进土内病原菌的拮

抗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整地时施用适量的腐熟粪肥、棉子饼或豆饼。

环境卫生:清除圃中的杂草、病苗、死苗和病苗残体,并集中烧毁。 2. 造林防病措施 树种或品种选择

?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

? 在拟订计划时,必须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出现的病害种类、分布及危

害;

? 结合造林地的气象、地形、坡向、坡度及土壤等因素,综合加以分析。 营造混交林

? 合理利用地力,促使林木生长健壮,提高林木的抗病力; ? 阻止病菌传播。 混交树种的配置需要注意:

? 1在锈病流行的地区应避免栽植其转主寄主;2混交树种不被同一种病原危害。 3. 抚育防病措施 清除发病中心

? 许多病害在暴发流行之前,病原物的数量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 只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就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间伐:在过密的林分中,通风、透光差,环境阴湿,林木生长衰弱,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修枝:林内适当修枝,可收到与间伐相似的效果。清除枯枝、病枝和下枝,能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

第四节 林木抗病育种

抗病育种是一项较稳妥的措施,但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财力和物力。 选育抗病品种包括选种和育种。 1. 选种:树种选择和个体选择。

在自然界,在某一病害的流行地区,常常看到抗病力强的植物种或品种,如亚洲板栗比美洲板栗抗板栗疫病。

2. 育种:育种是较复杂的方法,所需时间长。使植物的遗传基因重组或发生突变,来培育抗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