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病理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4d60cc83d049649b6658a0

? 子囊菌亚门

? 子囊盘椭圆形,表面灰色,周边线明显,顶端开口处有一唇状结构。 ? 子囊圆筒形。 ? 子囊孢子线形。

? 分生孢子短杆状,无色,单胞。 四、侵染循环

? 越冬: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 ? 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盘:翌年3-4月。

? 初侵染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和子囊盘吸水膨胀,放出孢子。 ? 传播:气流和雨水溅洒。 ? 侵入:气孔或微伤口。 ? 潜育期:30-60天以上。 ? 再侵染:无。 五、发病规律

? 病菌孢子成熟、飞散和侵染与湿度密切相关,降雨量大,湿度高,病害严重。 ? 苗木长势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 六、防治方法

? 清除初侵染源,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

? 苗期移栽,并及时灌溉,缩短缓苗期,提高抗病力。 ? 化学防治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

? 作业:苗木病害的防治关键在于执行正确的育苗技术措施,根据所讲几种病害,总

结出在育苗过程中,我们应着重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苗木病害。

第六章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 一、概述

? 特点

? 发生普遍。

? 病叶每年随落叶落地,成为第二年侵染源。 ? 易防治。 二、症状和病原特点

? 病原广泛 ? 非侵染性病原 ? 侵染性病原

? 症状类型复杂多样

? 病症明显:白粉病、锈病、煤污病;

? 病状明显:变色、毛毡病、叶畸形、叶斑病。 三、侵染循环特点

? 侵染来源

? 初侵染源:病落叶、先年被害枝条、被侵害冬芽、转主寄主、昆虫等。 ? 再侵染源:初侵染形成的有病植物。

? 病原物的传播:气流、风雨、昆虫和人等。 ? 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 四、防治原则

? 集中清除侵染来源: 清除落叶落果 清除转主寄主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 喷药保护 :清除越冬病菌 喷药保护

25

落叶松落叶病needle cast of larch 一、分布及为害

二、 症状;先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 2~3 个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红褐色段斑。 三、病原;日本落叶松球腔菌 五、发病规律

? 气温低、湿度大、降雨多的年份发病早且严重。 ? 纯林发病重;

? 密度大的林分发病重;

? 衰弱木、林内被压小径木发病重。 六、防治措施

? 加强抚育管理 幼林郁闭后及时抚育间伐。 适度修剪,控制林分密度,通风透光。 ? 烟剂防治 :百菌清、五氯酚钠烟剂

? 培育抗病品种 :日本落叶松较其它种落叶松抗病。 阔叶树白粉病Powdery Mildew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

? 白粉状物; 黑色小粒点;叶片变黄,提早落叶。 三、病原

? 球针壳菌属(Phyllactinia)

? 桑里白粉病菌 (P. corylea)为害桑、梨、柿、核桃 ? 钩丝壳菌属(Uncinula)

? 漆树钩丝壳 (U. vericiferae)引起黄栌白粉病 ? 叉丝壳菌属(Microsphaera)

? 丁香叉丝壳(M. syringae)引起丁香白粉病。 ? 叉丝单囊壳菌属(Podosphaera) ? 山楂叉丝单囊壳(P. oxyacanthae) 四、侵染循环

? 越冬:

? 闭囊壳在病枯落叶上越冬 ? 菌丝在枝条上越冬 ? 传播:风雨 ? 侵入:直接

? 潜育期:10-15 d ? 再侵染:多次 五、发病规律

? 日均温度22-27℃、空气相对湿度84%以上利于白粉菌的侵入。 ? 该病自下而上发生。

? 植株密度大,通风不良发病重。 ? 生长衰弱和植株发病重。 ? 纯林发病重。 六、防治方法

? 清除侵染来源:

? 加强管理:提高树势、适当疏伐、提倡混交林等。 ? 化学防治: 26

? 休眠期: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等。 ? 生长季节:粉锈宁等。 松红斑病Red band needle blight

一、分布及危害:又称红带状斑病 ;世界上多见的松树叶部病害 ;主要危害云杉、樟子松 二、症状

? 多发生于叶的尖端。

? 初期病斑中心褐色,渐变红至红褐色,短条状。 ? 病重时病斑布满全叶,针叶枯黄,提早落叶。 ? 下部枝条的针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方发展。 三、病原

? 松穴褥盘孢菌(Dothistroma pini)

? 子座黄褐色,分生孢子盘黑色,单生或并生在一个子座上。 ? 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多数为3个隔膜。 四、侵染循环

? 越冬: ? 菌丝和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内越冬。 ? 初侵染源:5月上旬至6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 ? 传播:雨水溅散作用 ? 侵入:气孔或伤口 ? 潜育期:60天以上 ? 再侵染:多次 五、发病规律

? 分生孢子放散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雨后湿度大,放散孢子量较多。 ? 在5~9月上旬均可捕捉到孢子,以5~7月放散量最多。 ? 苗圃周围有感病的樟子松做防风林,苗木受害严重。 ? 非感病树种混交林病害轻。

? 适当修枝的幼林比未修枝的病害轻。 六、防治方法

? 加强检疫: ? 减少侵染来源:修剪病针叶。 ?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浇水,增施肥料,提高树木抗病力。

? 药剂防治:树木长出新叶后、病菌孢子放散前以及在孢子放散盛期,喷施75%百菌

清600-1000倍液。

松针锈病Needle rust of pine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

? 丘疹对侧产生黄白色至桔黄色疱囊。

? 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留下白色膜片。 ? 病叶逐渐枯黄脱落。

? 年年发病主枝变短,严重时枝干枯或全株干死。 三、病原菌

? 鞘锈菌 Coleosporium spp. ? 担子菌亚门真菌。

? 锈孢子器有舌状包被,锈孢子浅黄色串生,近球形或椭圆形。

27

? 转主寄主叶背生桔黄色夏孢子堆,群生或散生。夏孢子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孢壁

上小疣密布。

? 后生冬孢子堆,产生圆柱形无柄的冬孢子。 四、侵染循环

? 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

? 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转主寄主叶上并进行为害。 ? 5、6月份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 ? 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五、防治方法

? 清除转主寄主,切除其侵染源。

? 必要时药剂防治。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 苹果炭疽病Apple anthrax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

? 果实

? 病斑凹陷,具同心轮纹;

? 病斑上生出小小粒点,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遇湿溢出绯红色粘质团。 ? 烂部圆锥状,不深入果心,果肉褐色,较硬、味苦。 ? 秋末果实感病,常干缩失水为黑色僵果。 ? 枝条

? 卵圆形褐色溃疡 ? 病部略凹陷

? 树皮多开裂,露出木质部,上部枝条干枯。 三、病原

? 无性型:

? 盘长孢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半知菌亚门 ? 有性型:

? 围小丛壳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 子囊菌亚门 四、侵染循环

? 越冬: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果台、僵果等部位越冬。 ? 传播:雨水冲溅及某些昆虫。

? 侵入:直接侵入、伤口或皮孔侵入。 ? 潜育期:3-13天。 五、发病规律

? 高温、高湿、多雨是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 加大果园或树冠内湿度有利于发病。 ?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六、防治方法

? 清除侵染源。 ? 加强栽培管理。 ? 喷药保护。

杨树花叶病毒病Poplar mosaic virus disease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