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病理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4d60cc83d049649b6658a0

一、分布及危害

? 世界性病害。

? 危害1-4年苗木和幼树。

? 植株矮小,分支增多,严重影响生长。 ? 生长量、材质受到影响。 二、症状

? 受害叶片出现块状褪绿; ? 进而为黄绿花斑;

? 沿叶脉分布,叶脉透明;

? 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变为黄绿色; ? 某些特殊感病无性系,枝条变形。 三、病原

? 杨花叶病毒属香石竹潜隐病毒组。 ? 粒子线状,略弯曲。各国报道的长度: 四、侵染循环

? 公认插条带毒传播,插条浸出液同样传病。 ? 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扩散病害。 ? 迄今尚不明确昆虫能否传病。

? 已知下列蚜虫不传毒:桃蚜、豆卫矛蚜、扁豆蚜、马铃薯长管蚜及杨纹翅大蚜。 五、发展规律

? 杨树体内系统感染,所有组织都受侵染。 ? 病害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

? 树木年龄不同,发病状况不同,一年生苗木发病重,大树发病轻。 ? 不同杨树品种、无性系发病程度不同。 六、防治方法

? 培育抗病品种:采用茎尖脱毒组培法培育无病种条,用于育苗和造林。 ? 减少侵染源:清除病株。 ? 严格检疫。 ? 讨论:

? 林木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 在实际应用中,应怎样做? 第七章 林木枝干病害 概 说

一、枝干病害特点

病害种类:皮病(锈病、溃疡病)、导管病、丛枝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 症状:肿瘤/枯萎/溃疡和腐烂/枝枯/丛枝等。 病原:子囊菌/半知菌/锈菌。 防治:

? 锈菌——修枝 ? 溃疡——消除诱因 二、侵染循环的特点 越冬场所(初侵染源):

? 已感病的活立木 ? 枯死的树木或枝条

29

? 转主寄主等 传播:

? 风雨、气流; ? 昆虫介体; ? 土壤,鸟;

? 带病植株和苗木、种条等繁殖材料。 侵入途径:各种伤口、自然孔口。 潜育期:

潜伏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因种种原因受抑制而潜伏于树体内,当因某种原因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菌开始活动,出现症状。 杨树烂皮病Poplar Canker 二、症状 干腐型

? 水漬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酒糟味;

? 失水下陷,龟裂,黑色小突起; ? 潮湿或雨后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

? 皮层糟烂,纤维分离如麻状,与木质部 剥离; ? 枯死或生愈伤组织。 枝枯型 三、病原菌

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 有性型 ? 子囊菌亚门 ? 子囊壳

金黃壳囊孢菌 (Cytospora chrysosperma)

? 无性型 ? 半知菌亚门 ? 分生孢子器 四、侵染循环

越冬: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 传播:风、雨、昆虫等 侵入:伤口或死亡组织 潜育期:6-10天 再侵染:有 五、发病规律

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 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害发生与树种、气候、土壤、造林及管理状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危害等密切相关。 六、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良种 培育健康壮苗 造林后加强管理

30

改善林地及周围卫生状况 避免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化学防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松烂皮病 Pine Canker

垂枝病、软枝病、枯枝病、枯梢病。

危害4年以上幼树的枝干皮部,严重时也能发生在干基部,引起溃疡病。 二、症状

感病部位以上:松针变成黄绿色至灰绿色,并逐渐变成褐色至红褐色。 被害枝干:

? 失水而收缩起皱,针叶脱落痕处稍显膨大。 ? 侧枝基部发病时,侧枝向下垂曲。 ? 小枝基部发病显示枯枝病状。

? 主干发病时,病部流脂,发生溃疡呈烂皮状,病皮逐渐干缩下陷,流脂加剧。 产生子囊盘:

? 4月起病部皮层产生裂缝,从中生出黄褐色子囊盘。

? 子囊盘1-数个成簇,逐渐发育长大后,颜色变深,遇雨伸开呈盘状拥挤成丛。 ? 干燥后干缩变黑,其边缘由两侧或3个方向向中心卷曲。 三、病原菌

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 子囊菌亚门 ? 子囊盘 四、侵染循环

越冬:菌丝体在感病植株病皮内,第二年春出现松针枯萎病状。

侵染源:子囊孢子。3-4月上、中旬皮部生出子囊盘。子囊盘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并释放孢子。子囊孢子可持续放散3个月左右。 传播:风力、雨水。

侵入:在水湿条件下,孢子萌发后由伤口侵入。 五、发病规律

病原菌常在树木的下层侧枝上生存,积极分解枯枝上的死皮,促进天然整枝,所以又称之为修枝菌。

当松树因旱、涝、冻、虫、栽植过密或土壤瘠薄,导致生长衰弱时,它便能侵染衰弱的枝干皮部,引起烂皮病状。

因蚜虫和蚧类的危害或雪压,造成幼树生长衰弱时,该病就急速扩展,造成巨大损失。 六、防治措施

适地适树,及时抚育,合理整枝,清除枯立木和病树。 防治蚜、松干蚧等害虫。 化学防治:

? 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2度石硫合剂喷干; ? 松焦油或0.2%升汞柴油液涂枝干治疗。 落叶松癌肿病 Larch Canker

粗枝和细干发病四个特征性的表现:

? 病部下陷变黑,老病部有同心环状的隆起带;

31

? 病部中心留有死枝或死芽,甚至是一簇枯叶;

? 下陷溃疡部的对侧隆起肿大,使病部枝干呈歪梭形; ? 凹陷部常有病菌子实体。

主干发病与粗枝症状相似,并更加显著。

? 病部周围不断增生使病部深陷,并形成空洞,大量树脂,日久变为暗褐色。 ? 病树极度衰弱,常形成球形干或偏心干。 ? 树干上的栓皮过厚,病后很少产生子实体。 ? 病部常留有死枝、死芽。

? 病后常招引次期害虫蛀食,加速流脂、死亡。 ? 病部常受木腐菌侵染,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三、病原菌

韦氏毛盘菌(Lachnellula willkommii)

? 子囊菌亚门 ? 子囊盘 四、发病规律

过熟林和老龄树因长势极衰,发病率很高。 在天然老龄树附近的人工林内,发病率最高。 与树木霜冻和日灼伤的关系密切。病树多集中在寒冷地区的山下洼地,发病部位多数发生在西南侧。

死枝死芽和伤口,是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 五、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菌随幼苗、幼树、小杆及原木向外流传。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加强林区管理。

营造混交林,造林时避开霜洼地、沼泽地和易生日灼伤的地段,适当加大初植密度,增强树木的抗冻能力。

成林后适树修枝,防止病菌的繁殖与积累。 松疱锈病Pine Blister Rust 一、分布及危害

五针松疱锈病 Five-needles Pine Blister Rust 二针松疱锈病 Two-needles Pine Blister Rust 松瘤锈病 Pine Gall Rust 二、症状

产生5种孢子:

? 性孢子、锈孢子生松枝干皮层;

? 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生转主寄主叶背。 松树上:

? 蜜滴及血迹状斑:8-9月性孢子出现在罹病松树枝干皮层,呈泪滴状,有甜味。初

期白色,2-3天后渐变为黄色或黄褐色,6-8天后干枯,留下血迹状斑。

? 黄色疱囊:3~5月在上一年产生“蜜滴”的松树病部产生具疱膜的黄色囊状锈孢子

器。

转主寄主上:

? 橘黄(红)色丘疹状突起:5~7月在植物叶背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中产生橘黄

色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