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西钦州市高三4月综合能力测试(三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届广西钦州市高三4月综合能力测试(三模)历史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621aa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0

着眼未来,实现双赢”、“在美国,调解不是一个单纯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是一套完全融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调解制度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调解有利于减少诉讼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实现纠纷化解”“实现双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界近现代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影片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厂的管理层疯狂压榨员工,查理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负责扭紧六角螺帽。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东西都道了殃,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扭。尽管如此,工厂老板认为工人吃饭的时间过长,引进全新的吃饭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喂”工人吃完饭,省下大量时间用于工作。最终,查理失业了,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随后他无意中成为了示威运动的领导者,但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查理发现一不用担心饿死和操心生计的地方是监狱,他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使自己进入监狱。虽然查理自己无法保证温饱,他还是在街头搭救了一个偷面包的流浪女子,并获得了这个女子的爱情,两人相依为命一同度过这个“摩登时代”。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影片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评分标准:

水平四 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材料,准确提出一个重大事件,相关史实概述完整,观点正确,评价客现全面。史论结合(2条以上史实),逻辑严密,论述完整,语言规范。

水平三 能够理解和运用材料,准确提出一个重大事件,相关史实概述完整,观点正确,评价客观。史论结合(2条以上史实),逻辑清楚,但论述不够完整语言不够规范。

水平二 能够运用材料,准确提出一个重大事件.史实概述较为完整(只正确引1条史实)观点较为正确,评价不够客观。论述不够完整或逻辑性不强,语言不规范。

水平一 不能运用材料,不能准确提出一个重大事件,史实叙述不完整,观点不正确,评价没道理。逻辑混乱或没有感述和评价。

示例一:情节:查理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负责扭紧六角螺帽。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方式实现批量化生产。

概述和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实现机器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层出不穷的新发明刺激了生产方式的创新。汽车行业在机械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流水线作业,使规模

9页

的化大生产成为主导性生产方式。

工厂生产流水线的出现适应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但这一进步却压榨摧残了人的人性,将人异化为机器,缺乏对人的人文关怀. 示例二:情节:查理失业了,成为失业大军中的员。

历史现象:这情节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大萧条中普通出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的现象。 概述和评价: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社会生产的产品严重过剩,而工人购买力低下,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突出。对此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之疯狂的信贷,最终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下,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工人失业进一步降低了民众的购买力,抑制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加剧了经济危机,并进一步引发了政治危机社会陷人混乱状态;社会的危机客观上推动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为其之后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供了契机。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厂的管理层疯狂压榨员工,查理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

人”“最终,查理失业了,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等信息,可以得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方式实现批量化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大萧条中普通出现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的现象,任选一个情节,指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然后联系所学进行概述和评价。如确定20

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可以从危机爆发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和罗斯福新政等

方面来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提出一个重大事件,然后联系相关史实进行概述说明,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完整,语言规范。

的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卢作孚(1893﹣1952年),四川合川县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有《乡村建设》一书,并以北碚作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口号,并且阐明了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现代化”。卢作孚所说的“乡村现代化”,是要将乡村建设成为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布置经营成一现代乡镇的模型”。“生产的区域”系指建设矿业、工业、交通事业,发展经济。“文化的区域”则是指建设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机构,发展文化。“游览的区域”说的是将乡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10页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以前十分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盗匪横行的北碚,到20世纪30年代末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新兴城市。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人前来参观,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将来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运动。

【答案】(1)特点: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生产、文化和旅游三方面联动发展;带有实验的性质。 (2)简评:其目的是使“国家现代化”。契合国家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一定程度改变北碚地区落后的面貌,促进当地社会的发畏为将来中国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板; 但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卢作孚“乡村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对“乡村现代化”运动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卢作孚“乡村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并且阐明了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现代化’”“是要将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等信息分析得出。

(2)对卢作孚“乡村现代化”运动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现代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新兴城市”“将来建设新中国的缩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其积极意义和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不可能达成预期目标等方面来回答。

1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到20世纪初,一种日益流行的倾向是把国际关系视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舞台。所有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每个民族都必须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这是在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以关税或武力(在必要时)方式将潜在竞争对手排除在有价值的市场之外。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和迅速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而惠及每个人,然而,与农业时代保守的统治者一样,贸易保护主义者依然构想着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在那里,每个国家或者民族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原料和市场,不然就会崩溃。

——摘自《大历史》

材料二: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

11页

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自私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主流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答案】(1)主流思想:残酷的竞争;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使用武力;贸易保护;寻找殖民地(市场) (2)关系:经济竞争引发对殖民地的争夺;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德国的殖民扩张受到英国的阻碍,德国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主流思想的内容和德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主流思想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种日益流行的倾向是把国际关系视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舞台”“认为每个民族都必须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这是在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每个国家或者民族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原料和市场”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德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点睛】本大题属于典型的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对“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主流思想的内容”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将相关内容划分为四个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进行归纳概括,以较为简洁的语句来回答。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詹姆斯?门罗,美国第5任总统。从1787年起,美国就批准宪法问题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门罗积极支持以杰斐逊为首的、反对批准宪法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称之为反联邦派,以抗衡汉密尔顿为首的、拥护批准宪法的大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保守派当时称之为联邦派。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坚持执行亲英政策,门罗则追随杰斐逊,主张摆脱英国政治和经济的羁绊,坚持反对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杰伊条约,并大力宣扬法国革命,提倡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

1816年门罗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中调和的方针。为了团结联邦派,曾南北周游,使两派没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