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7e53eb783e0912a2162ae2

证最佳教学效果。 6.1.3教材选用要求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在教材选择上应遵循下列要求:

(1)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类课程)应优先选用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的教材,或获得国家规划教材立项、省部级精品教材立项的教材;选用教材应在近五年内修订过。

(2)部分专业课程也可以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或由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经过多次修订的教材;选用教材应在近五年内修订过。

(3)部分专业核心类选修课程,可以选用教师自编教材;没有成型教材的,要求教师编写书面讲义。 6.1.4课程辅导要求

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可以适时开设习题课和讨论课。教师应以个别答疑为主,重视因材施教;对共同性问题应当组织集体辅导。 6.1.5课程考核要求

各学校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制定课程考核要求。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除期末考试外,可采用作业、设计、调研报告、课堂讨论等形式。 6.2 教师行为规范

各高校应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并严格考核。基本要求如下:具有高尚的师德;服从工作安排,承担教学任务;不得擅自停课、缺课、调课、请人代课,特殊情况应报请相关部门同意;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早退;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衣着得体,言谈大方,举止有度;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

7、师资队伍

12

7.1师资队伍结构

开设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专业生师比不应高于25。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类课程聘请校外教师的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专职教师总数的10%,理论课程聘请校外教师授课的课时数不应超过10%。

学历结构。各高校应该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一方面可新增高学历教师,另一方面也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位。讲授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应低于40%。

学缘结构。各高校在新招聘师资时应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录用非本校学缘的人才,鼓励本校毕业生到他校任教。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本校教师到他校攻读学位或进修学习。最后学历为本校的教师比例不应超过40%。 职称结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 7.2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7.2.1教育背景

师资队伍应具有良好的金融学类专业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金融业和金融教育发展的要求。专业课程教师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调研实践活动。鼓励各高校吸收有金融业从业经历的人才从事教学工作。各个专业“5+X”模式中的6门专业必修课程应至少聘请1名金融业界专家参与教学过程。

7.2.2教师水平要求

具有一定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对学生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就业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13

7.2.3教师发展规划

各高校应按照“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作用的同时,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有效整合师资力量,稳定教师队伍,发挥教师潜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与激励机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建立起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衡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8、教学条件

8.1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开设金融学类专业时,学校图书馆应有数量充足且大致覆盖金融学类专业领域的图书、刊物和资料。学校图书馆应当拥有金融学类专业教学和科研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能够提供简便畅通的检索和获取服务。 8.2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与实习基地

学校基础实验室座位数量充足。单个专业实验室的座位数不得少于金融学类专业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人数。本专业实验室的生均固定资产净值不少于学生当年学费标准的50%。

金融学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需要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每开办一个专业,原则上须至少配设1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金融机构为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辅。

8.3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投入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四项经费包括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25%。

教学经费增长至少要与学费收入增长同步。

14

9、教学效果

9.1教学成果

各高校应重视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并将教学成果定期向教指委报备。对于成效显著的教学创新成果,教指委将及时向其他培养单位通报并创造条件加以推广。 9.2课堂教学效果

各高校须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应包括:教师按时上、下课,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向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师选择的教材适合课程的学习,教师讲解清楚、深入浅出、启发性强,教师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突出讲解,教师授课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研讨,教师合理安排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文献或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予以反馈,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等。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教学工作考核、年终考核、教学奖励以及评优、职称评聘的依据。 9.3生源与就业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制订相应的生源战略与招生政策,以吸引优质生源,确保可持续发展;按照师资规模、教学条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0.1质量保障目标

各高校应当以本标准为基础建立质量保证目标系统,该系统应覆盖上述培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