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童诗的建筑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试论童诗的建筑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fa5ea6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童诗的建筑美

作者:陈盈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期

摘 要:童诗是以孩子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诗歌,有很强的童真趣味。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即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其中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童诗建筑美的构成主要表现为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语言排列上的参差与图像化,这些对于童诗的建构和美感体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童诗;建筑美;匀齐;参差;图像化

作者简介:陈盈璇(1991-),女,浙江金华人,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指导老师:周晓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02

1926年5月13日,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奠定了新诗的形式美的理论基础。“三美”指的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闻一多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词的均齐)。” 他指出:“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尤其不当忽略视觉一层,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靠眼睛来传达的。”他也曾自豪地说过:“这一来,诗的实力又添了一支生力军,诗的声势更加浩大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1]

闻一多先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肯定建筑美的诗人。圣野先生也在他的诗论中进一步诠释了诗的建筑美,他说:“诗的外在的美,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诗的建筑美’,像建筑艺术一样,要讲究布局,讲究对称,讲究一种排列的美。”[2]童诗由于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变化多端的形式美就特别能够吸引小读者的欣赏眼光,所以诗人在童诗创作中也就特别注意发挥童诗的建筑美在形式上的出彩,童诗建筑美的构成主要表现为: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语言排列上的参差与图像化等特点。 一、格式上的匀齐与自由

匀齐,就是均匀整齐。童诗的匀齐美,可分为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文心雕龙·章句》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所谓“篇之彪烦,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3]匀齐就像童诗的一件外衣,和谐自然,楚楚有致地告诉你童诗的城堡里蕴含着闪闪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