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1813b2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0

(二)指导学生说说推测依据。 出示句子,学生交流推测依据。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热辣辣的太阳光,才会让老松树渗出更多的松脂,厚厚的松脂才能把两只虫子包裹起来。)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体现了松脂落下来的位置准确无误。)

(三)了解松脂化石形成所需的必备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必备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2个条件。“几万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这又是两个条件。)

板书: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三、解决疑问

1.请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 2.全班共同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测的合理性,真是收获不小哇!

琥 珀

阳光强烈?

形成?蝇、蛛、老松树、巧遇、一大滴松脂

? 条件松脂继续滴

??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本课以介绍琥珀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再围绕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推测依据,从而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在阅读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为人们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科学探索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篇科普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从标题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文中的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他们能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恐龙飞向蓝天这一演化过程的探究中。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教学可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能更好感知课文内容,情寓其中,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体会文中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5.完成小练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索的方法,弄明白恐龙飞向蓝天的大致过程。 2.通过仿写语段,提高学生仿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重点

弄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大致演化过程。并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难点

体会文中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恐龙。 2.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3.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种)的图片,想看吗?想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出示两张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看来大家的疑问是一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4.出示课后资料袋。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相机纠正读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1)请一组同学每一个人各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4.默读课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探寻答案

1.同学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鸟儿和恐龙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找到答案了吗? (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件出示这句话)

2.原来如此呀。这么说,窗外树枝上那只小鸟,竟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这个说法,可是要有根据的呀。要不,我才不信呢。你有什么依据吗?

3.请同学们再读第2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图片。 同学们可真是读书的高手!通过读课文竟然发现这么多的知识。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

的: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呢?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鸟儿,“羽毛”是非常关键的证据。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5.小结: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可见在很久以前,有些恐龙是长羽毛的,和鸟儿很像。这更有力地证明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来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的一支――→ 鸟

1.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列出提纲,简单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读语段,照样子写一段话。

重点

1.讲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主要过程。 2.随文解决之前写下的不懂问题。 难点

1.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仿写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

1.读准课文中的生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自由读文,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学习,了解过程

恐龙的一支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恐龙 类别 第一种恐龙出现 四千万 年前 繁衍成庞大家族 年后 时间 约两亿 数千万 演化

特点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