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至九年级体育教师用书电子版 第十二章 舞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七至九年级体育教师用书电子版 第十二章 舞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1cb3d2b14e852458fb57d1

一、舞蹈概述 (一) 什么是舞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都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时也用语言配以动作表达思想感情。舞蹈则是以人体的动作为手段,有节奏、形象地变换不同的动作姿态,从而构成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动作的雏型,来源于生活、劳动,也有一部分是对鸟兽动作的模拟或对自然景物的艺术概括。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体动作。节奏、表情、造型等都是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伴奏是体现舞蹈节奏与情节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激发舞者的表现力和情感。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与特点。

舞蹈的分类,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法,如按舞蹈形式的划分,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等;按其功能分类 ,如宗教礼仪舞、自娱与社交舞、教育性舞 (多为集体舞),体育舞蹈和表演舞等;按出场人物数量划分,如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舞蹈作为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健身、健心、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初中舞蹈的形式主要是集体性的舞蹈。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 舞蹈的发展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图腾舞活动,并且把它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融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始舞蹈中开始就以舞蹈形式模拟狩猎活动或战争场面。我国商代的巫舞,周代的文舞与武舞,春秋战国的优舞,以及汉代百戏中的舞蹈,均曾盛行一时。唐代舞蹈更加兴盛,除了豪华壮观的大型宫廷乐舞“立部伎”和精致典雅的小型宫廷宴乐“坐部伎”外,还有著名的“健舞”以及歌舞大曲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等。宋代民间盛行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舞队”,明清时代戏曲中的舞蹈表演等,都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特色。欧洲舞蹈早已在宫廷和民间盛行,不少国家将舞蹈作为普遍的风尚。19世纪更堪称芭蕾艺术的黄金时代。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为先驱的现代舞,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了古典芭蕾传统的程式束缚,更加自由地表现内心情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发展,如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不论在思想上、教育性、欣赏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这些都是表演舞。学校的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小学受到重视,不断发展与提高。

(三) 初中舞蹈的教学意义与作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的最高峰,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舞蹈教育和教学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的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弹性的可塑性大,通过舞蹈动作,促进骨骼柔韧的发展,同时对肌肉、心血管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舞蹈的动作,有的是动静结合,有的是行云流水连续不断,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舞蹈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人体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展现各种姿态,充分抒发情感,反映某种意境,能够使青少年把真实情感,丰富的生活内涵,融于舞蹈活动中,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良好的外型条件和运动素质,还要求人们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科学合理的舞蹈活动对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与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舞

蹈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够开发人的潜在的非智力因素。舞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生活;(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培养舞蹈欣赏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此外,舞蹈教学意义与作用还表现在舞蹈是塑造青少年形体美、姿态美、气质美的重要手段。舞蹈练习大部分时间都是集体进行的,这有助于增进友谊、加强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增强群体意识,从而培养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意志,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舞蹈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为了方便舞蹈教学,在教学参考书中,编写了可供教学参考的舞蹈基本动作组合和成品舞蹈。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学。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对舞蹈的兴趣,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练习,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指导课外活动。

2.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规范的动作,优美的舞姿,高尚的气质,开发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能。 3.通过练习体验乐趣,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道德风尚。 (二) 教学内容 1.古典舞基本手位组合 2.成品舞蹈《幸福的马儿》 (三)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舞蹈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舞蹈动作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练习的乐趣。 3.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练习方法,同伙伴的相互评价。

以上目标、内容和要求都是建议性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初中舞蹈教材内容与教法建议 动作组合 (一)教法建议

在初中阶段安排了1套舞蹈组合动作,组合动作的特点是规律性强,短小精焊,是经过提炼、加工的规范化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激发同学参与练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规范的动作、优美的舞姿,矫正不正确的体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开阔艺术视野,为下一阶段学习成品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思想,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以启发、引导、指导、鼓励学生为主;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灵活,多样讲究实效性。

1. 教师可让学生课前预习舞蹈教材,培养阅读能力;也可与伙伴们一起分析和探讨组合动作,培养学生再现动作的能力;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和理解力,培养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上课时,教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并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动作,充分地肯定主动做动作的同学,增加自信心,克服羞怯心理。

2.学生做动作后,教师不要急于纠正或总结,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相互进行分析、评价、探讨。不断地完善组合动作,此时,教师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指导,讲明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以及衔接部分和本组合训练的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得失,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正确理解、评价舞蹈组合的训练目的,以及编者的创作意图。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只教正面的动作,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然后一同分析、研究、体验,用集体的智慧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背面去练习,再请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再现他们共同总结出来的动作,最后大家再一次地分析、纠正、完善。通过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动作,还萌发了创造新的舞蹈语汇的强烈愿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活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观念。

4. 教学的关键是强调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在课上一定先让学生欣赏组合的音乐,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的特点、性质后,边听音乐边学习组合动作。同时,也可让学生们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在课下进行练习,课上再让他们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组合动作,使课堂上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与青春的活力。

5. 组合动作单元学习结束时,要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回顾与总结,特别要从同学们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心理方面、对舞蹈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同学们相互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总结,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

(二)教材内容

1.古典舞基本手位组合:8×8拍

准备,小八字位,双手兰花掌,后背、手心向后,双手指斜下相对。 第一个八拍动作:

1-2 右手顺右胯向下经体侧斜下方至头上方,用手腕向上带动做撩掌动作。 3- 右手臂由头上方至胸前,掌的外侧向下,掌心朝身体,做切掌动作。 4- 右手提腕于胸前,手心向下。

5-6 右手由胸前经腹前,向旁用手心向外做分掌动作。 7-8 右手微扣腕向右拉成大臂与肩平的右单山膀位。 第二个八拍动作:

1-8 同第一个八拍动作,但是,在保持右单山膀位的基础上,左手做方向相反的动作 (图12-16),最后成双山膀位。

第三个八拍动作:

1-2 在双山膀位的基础上,双手经一个小提腕后,往下同时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