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220163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9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化市桃园中学 陈伟容

[摘 要]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研究,提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化繁锁为简明,优化数学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字] 信息技术 融合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模式,能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教学有机地联系、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如何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做法。

[1]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和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和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综合处理来创设情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有关应用题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对解决应用题时往往表现出兴趣不高,审题不清,甚至放弃不学,但如果把有关应用题例题和练习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成对话、文本分析和图形动画等,能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去审清题意,解决问题。又如:在《镶嵌》探究活动教学中,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

体验阶段,学生利用网络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集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

二、利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对于感性的东西,学生都容易接受,针对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发现问题,根据教学所给题目发现问题,再互相讨论、研究,然后由学生分析或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状态,最后由老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练习、作业。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看、议、分、归”的方法,学生学得灵活、有趣,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思维,创造力得以培养。如在教《四边形》这章知识时,教材编排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框架,逐步介绍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小结时,可先由学生小结,互相补充,积极参与,这样将理性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就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应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换位思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部分教师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自己地位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教学一言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互动方式变得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这就促进了教师不得不换位思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实现交互,促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较好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一节由学生动手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勾股定理这一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2]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中的两个过渡,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好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迁移与过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新、旧知识衔接与过渡一般是由老师出几道题目给学生做,或由老师概括一下旧知识就草草也事,很难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知识系统性强、连贯性强,往往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所以学习新知识时复习前面的内容,以旧引新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搭好它们之间的桥梁,则成了教学的关键。这时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一些衔接与过渡性知

识制作成课件,上课时播放。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内容时,由于位似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设计时先播放相似图形的意义、性质,再出现一组相似图形,指出其中的具有(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种特征的是位似图形,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迁移与过渡,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数学教材中很多图形都是非常抽象的,凭空联想学生较难理解,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对图形进行拉动、变换,使抽象不好理解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直观的,然后由直观形成表象,再适度讲解,由具体到抽象概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五、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以理解概念、定理、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熟练运用,娴熟计算,正确解题,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有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以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运用阶段,大部分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为实现教学目标,只有突破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才能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画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点线面体》时,用多媒体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掌握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学习《旋转》这一章时,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绕哪一点旋转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绕某一点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及几次旋转后得到的美丽图案进行演示,学生在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并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自己画起图形来也能得心应手,这样就能很容易掌握此知识点。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从数学教学需求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化繁锁为简明,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耿翠捷.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06). [2] 田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1 (39). [3] 夏宗金.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J].科技资讯,2010 (12) [4] 蒋 琳.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3 (3).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