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文物保护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550e4af7ec4afe04a1df9d

文物保护技术复习题

一、 名称解释

1.文物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切有形的物质遗存。

2. 文物保护是通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与管理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保养和修缮,延长文物的寿命。由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保护管理两大部分组成。

3.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的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科学。主要包括改善文物保护条件,即采用一定措施来防止或减缓自然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二是文物修复技术,即对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文物进行处理,恢复其历史原貌,延长其寿命。

4、土遗址是指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5、土壤强度是土壤对穿透、剪切作用的抵抗能力。在性质上是土壤能承受作用力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其大小是土体中引发破坏的最大应力。

6、文物害虫是指能够在文物存放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或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并对文物制成材料造成一定危害的一类昆虫。

7、石质文物是指历史遗留的以天然石头为材料,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包括石刀、石斧、石碗等遗物和石像、石碑、石雕、石牌坊、石窟寺等。

8、石质文物风化是指由于温度、湿度、生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石质文物岩体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过程(劣变过程)。

9、青铜器的腐蚀是指青铜本体受到各种污染源的侵蚀,使铜体局部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Cu、Sn、Pb单质变为化合物,还原到矿化物的过程,引起金属的破坏或变质,生成了与原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物质。

10、文物修复:运用化学和物理的修复方法,对已损文物进行技术处理,使文物的病害消除,毁损得以恢复,劣化现象受到控制的工艺过程。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存其原状,在文物保护修复中使用原材料为主的原则.

11、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二、 选择

1、下列陈述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出来。____C___ A文物保护的传统技术不如现代科技先进,应该逐渐淘汰掉 B一般来说,使用传统保护技术的效果其实比现代科技更好一些

C传统保护技术应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用不宜偏废

D现代保护技术用在文物上都是开始看起来不错,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2、何谓文物的原状?请选择正确的回答。__c___ A、文物最初制成时的外形 B、文物现在具有的外形

C、文物的外形以及制作文物的材料和工艺 D、文物不存在所谓“原状”,因为它总在变化之中 3、去除铁锈的一般方法是____B____。

A、超声波清洗B、机械清除C、激光 烧损 D强酸浸泡 4、青铜器上的有害锈通常是指含有____D____锈蚀物。 A、硅酸盐 B、碳酸盐 C、霉菌 D、氯化物

5、对脆弱铁器可用___A___等高分子材料进行粘合、修理和补配。 A、环氧树脂 B、石膏 C、环氧乙烷 D、有机硅树脂 6、下列陈述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出来。____D_____

A由于石窟内的一些佛像和碑刻是可以搬动的,所以石窟是可移动文物。 B银器变黑是由于生成了硫酸盐 C青铜器表面封护可以使用大漆

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主要用于元素成分分析

7、如何在无损的情况下检验锈蚀铁器内是否残留金属核心?___C___ A、显微镜观察 B、磁铁 C、X射线荧光分析 D、红外光谱分析 8、防防止虫菌对毛纺织品文物的侵害,一般可用____D____。 A、三甲树脂 B、聚乙烯醇 C、石灰 D 、樟脑块

9、在南方,那种虫类对古代木建筑的破坏最为严重___C______ A、蚯蚓 B、蟑螂 C、白蚁 D、臭虫

10、青铜器修复焊接主要使用的金属材料是__C_____。 A、铁 B银 C锡 D锌

11、我国用墨将石刻或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翻制在纸上的技术叫:___D____ A、翻印 B、印刻 C、摹 D、拓

12、预防性文物保护的概念主要是指对文物的___D____

A非法交易 B表面封护层 C 本体 D保护环境 13、文物的主要特性之一是___B____

A 可交易性 B不可再生性 C社会性 D可收藏性 14、博物馆内常用的防霉剂有:____C_____

A敌敌畏 B漂白粉 C 樟脑 D磷 15、

二级文物和一级文物相比较,价值更大的是

A二级文物大B一级文物大C二者一样D无法比较 16、土遗址原状包括:

(1)土遗址规模(范围)和布局(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2)建筑结构、形式、工艺和材料 (3)反映土遗址价值的内容

(4)土遗址周围的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等

17、土遗址的建造工艺有生土开挖、夯筑、版筑泥法、土坯或土块垒筑、特别建造法。 18、熟铁:含碳量在0.02%以下,钢的含碳量在0.02—2%,生铁的含碳量在2%—6.69%。 19、青铜器文物的腐蚀物中以粉状有害锈最为严重,其中碱式氯化铜粉末最为常见。

三、填空

1、文物的特性有:文物的物质性、文物的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同文物固有的使用价值的分离 2、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文献形态和实物形态。

3、依据:能否从其存在的地方移动为标准,文物(遗存)通常可分为可移动文物(遗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遗迹)两大类。而依据:制作文物的材料为依据,文物(遗存)通常可分为无机材料文物和有机材料文物两大类。

4、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 最大限度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文物尽可能长时间为人类服务。 5、按照保护角度分为:

室内土遗址和室外露天土遗址

6、土是土粒(固体相),水(液体相)和空气(气体相)三者所组成的; 7、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八面体。

8、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到了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等著名陶瓷烧造中心,他们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9、中国古代陶瓷器原料从总体上看主要有粘土、石英和长石。 10、可溶性盐类清洗,一般除盐方法:是纸浆包裹法

11、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

12、青铜是指以铜为主,铜和锡或者铜与铅、锡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而得名。 13、商代,我国出现铁制品,“铁刃铜钺”、“铁援铜戈”为例证,属于陨铁。

14、档案制成材料是记载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它由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 15、字迹与纸张的结合方式有三种:结膜、吸收和粘附。

16、“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既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7、文物寿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物制成材料本身的耐久性;另一方面是保存文物的外界环境。 18、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污染、地质环境、有害微生物及有害昆虫等。

19、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首要因素,在文物保存环境的诸因素中,最基本、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

20锚杆结构,包括:锚固体、拉杆及锚头;按使用时间分类:临时性锚杆和永久性锚杆;按照锚杆的组成材料分类,锚杆可分为:树脂锚杆、全长砂浆锚杆、塑料锚杆、水泥锚杆和缝管锚杆等

三、 简答

1、文物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1)、便于文物的科学管理。首先,文物不分类,就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其次,不同文物具有不同特点、其管理需要不同的方法、措施;最后,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客观需要。 (2)、便于文物的整理研究与利用

(3)、便于更好的保存文物。组成文物的材质不同,理化性质明显差异,要求存放的环境不同,所采用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也不同。

2、不适宜温度对文物的影响表现在哪里方面?

一是由于不同材料热胀冷缩的体积变化不同,很容易引起文物开裂。对纤维质文物来说,高温将加速纤维的水解反应,同时加速水分蒸发,使纤维变脆而容易折断。二是温度变化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对文物的间接破坏作用。

3、不适宜湿度对文物的影响表现在哪里方面?

一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湿度的变化直接引起文物制成材料结构的变化,并导致其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二是湿度变化造成文物材料的扭曲变形、开裂错位、断裂分离等病害;第三,湿度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

4、有害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对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A、减少污染菌接触文物 B、严格控制库内温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