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第八章 全面推进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第八章 全面推进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56316077232f60ddcca174

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后来又增加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等部门。近年来,我国的政府机构、科研管理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逐步明确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基本方针,即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和惩戒警示,引导科技工作者从事负责任的科学研究,遏制各类科研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并使科研诚信建设逐渐制度化。同时,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建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或科研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制订颁布科研(学术)道德规范和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加强科研诚信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促进科研诚信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科研诚信建设面临的挑战

科研诚信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使广大科研人员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遵守科研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运用科学方法获取客观知识,同时尽量排除偏见与错误。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既面临与国外相同的一些问题,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包括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的挑战,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挑战和一些重点问题的挑战等。

一、外部环境的挑战

(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比较多地强调思想的教化,提倡无私奉献,但是产权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当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无私奉献的观念受到冲击,思想教化的作用被弱化,从而容易产生科研不端行为,而在我们试图对这类行为进行约束的时候,往往在一段时期内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手段。

(2)在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由于许多工作探索性强、不确定性大,从而导致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利于保障科研诚信的稳定的制度体系和科研环境。此外,由于转型和改革带来的利益再分配也会导致利益冲突更加激烈,包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在争取有利的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方面的竞争,导致一些机构等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对某些科研不端行为起到庇护作用。

(3)由于急功近利和社会浮躁风气的侵蚀,名利和地位的诱惑,个人道德和诚信水平下降,各种形式的科研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学风浮躁等现象不断出现,并严重威胁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与中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相比,科学道德水平处于相对“滞后”状况,科学道德建设处

[1]

于“爬坡”的阶段。

二、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挑战

我国科学共同体成长的时间比较短,其自律和自治功能以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同时,当代科学共同体本身的构成和科学

研究的动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况。科学共同体成员的结构更加复杂,出现了大量承担多重角色并代表多重利益关系的成员。

1.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的动机多元化

科学家除了可以继续获得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承认,当代社会还为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得到更直接的社会承认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空间,使他们不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而且更加直接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为部分科研人员的投机行为提供了动力和空间,也成为科学共同体内部违规行为不断增加的重要诱因。从美国一些实证研究,可以看到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和自治在这些方面所遇到一些挑战: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的数量与研究经费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领域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多发区。

2.学术规范和科研管理规范建设间题

“规范”通常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应该遵守的由权威部门制定的或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标准和规定等。规范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与道德相比,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然而其强制性又达不到法律法规那样的强度。科学研究方面的程序与规范,是保证知识生产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科研人员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前提条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对此诠释说:“严格遵循一套复杂的准则是否会抑止,甚至扼杀学者的思想???恰恰相反,因为约束往往带来机会。当你遵循一部标准的手册时,你就不必去重新独创一种文体,而你的读者也不必去学习认识一个新的体系。形成标准化使你不用为非本质的事务而焦虑,其结果就是你可以把精力集中于真正对学术做出贡献的写作。”[2]制定与完善科研规范与规则,决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创新的保证。一方面,科学创新是在求真的前提下的发展,没有继承、不尊重事实就不可能创新,胡编乱造的标新立异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另一方面,有些规范本身就直接起到促进创新的作用,如坚持学术自由和开展正常学术批判方面的规范。

由于我国的学术规范和科研管理规范尚不健全,对保证科研活动质量、促进提高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与研究氛围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三、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挑战

1.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和制度体系问题

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惩处,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协同作用。但目前我国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罚力度明显不够,因此使很多科研不端行为责任者不必承担很高的违规成本。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确定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统一定义、建立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组织机构、明确调查处理举报的政策和程序等,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防治科研不端行为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办法。

2.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学术活动的秩序依靠明确的知识产权来保障,减少了知识的浪费和盗窃,知识生产才能获得积累性进展。[3]学术的繁荣健康需要学术自由,而科研诚信则是保障学术自由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科研人员要遵守科研规范,特别是在面临各种压力或诱惑的情况下不做出违规行为,往往需要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既珍惜自己的自由权力,也尊重他人的学术自由和研究成果。随着科学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科研活动的增加,在学术研究、成果归属和成果利用等方面,都应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规定,避免出现科研不端行为和违反法律的行为。

第三节 开展科研诚信建设的策略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谈到人类的交往行动时,曾假设凭借“三条原则”可以保证人们实现无障碍的语言沟通,即,陈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说话者是真诚的而不是想有意欺骗听众;话语应是正当的符合相应的社会规范。[1]

这些基本的诚信要求,既是人类交往的必要前提,也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代的科研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成为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公众的共同使命。要全面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研环境是根本,规范科研活动、加大惩处科学不端行为力度是保障,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提高科研人员自律意识是基础。

一、营造有利于科研诚信的环境

科研环境是影响和决定科学研究各环节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科研环境的构成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硬环境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基础设施、机构与人员和科研经费等;软环境则既包括宏观的国家科技体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科技政策,也包括微观的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科研的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软环境方面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影响科研绩效和科研诚信的主要因素,如对科研活动过度的行政干预、官本位的价值取向、部分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下降以及传统文化中一些陋习的干扰等。

政府部门和科研管理机构在营造有利于科研诚信的氛围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

(1)改革与改善科技管理方面的重要制度和措施,包括科研投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等,促进形成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负责任研究的科研体制和管理体系。

(2)推动科研诚信的法规体系建设;制定预防和惩治科研不端行为的国家政策,建立受理举报并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的机构和机制,有效地查处科研不端行为。

(3)激励和推进对科研诚信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4)强化科研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

二、科研单位应加强在科研诚信方面的引导与管理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并符合本机构特点的科研诚信制度、规范、条例,在内部营造有利于科研诚信的环境与氛围,引导科研人员遵守学术规范,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遵守相关规定,明确界定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和科研管理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在这方面可以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

(1)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和科研规范方面的教育,明确并切实履行在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确保科研诚信和引导开展高质量科研活动方面的首要责任。

(2)根据政府部门和资助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以及必要的组织机构,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防止出现科研不端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3)积极开展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加强对本机构科研诚信状况的自我评估和持续监测,促进形成优良学风和诚信文化。 (4)妥善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严肃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努力遏制各种类型的科研不端行为和浮躁学风。

三、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科学共同体是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是负责任的科研行为的具体实践者。科学共同体应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强化其自律的精神传统,寻找科学共同体自治的新途径。我国的许多科学组织和学术团体在促进科研诚信建设方面已发挥出积极作用,面向其成员颁布了许多准则和规范,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自律规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以增强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减少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科学共同体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作用,既包括促进科研人员个体的自律,也包括通过制度约束、实现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科学共同体的自我规范与自我约束。为此,有关学术团体应建立健全本学科或领域的科研行为规范,制定适合本专业领域特点的科研诚信守则,并对所管理的科技期刊进行科研诚信方面的指导。

四、强化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科研人员都应做到以诚信为基础,以维护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质量为目标,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宗旨,坚持开展负责任的研究。对科学家的具体科研活动而言,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一般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1)诚实,忠实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