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64c278fd0a79563d1e726f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28-3 工资自由地使供求平衡的情况

d.如果最低工资法阻碍工资下降,其结果就会导致失业量增加,如图28-4所示。起初,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L1,均衡工资为W1,均衡工资W1高于最低工资3美元。该规定通过后,劳动需求曲线从D1下降至D2,劳动供给曲线从S1右移到S2。由于最低工资的存在,这时劳

SSD动需求为LD。因此,工资为W1?3,就业水平为LD2,劳动供给为L2为失业量为(L2?L2)2,

D失业量为(LS。 2?L2)

图28-4 最低工资法的影响

e.假设工人根本不认为所规定的津贴有价值,那么劳动供给曲线不会移动,如图28-5所示。这样均衡工资下降4美元,劳动力的均衡数量下降。雇主的状况变坏,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雇佣更少数量的工人。雇员的状况变坏,因为他们得到的工资下降,就业机会也会减少。

图28-5 工人不认为所规定的津贴有价值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8.3 考研真题详解

1.什么是效率工资?它如何能够克服劳动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的经营会更具效率,因此,即使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企业保持高工资也是有利的,此时的工资水平被称为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理论强调工资和工人素质之间的联系:所有企业都想要更能干的工人,而且他们努力挑选最好的申请者来填补职位空缺,但是由于企业无法准确测定申请者的素质,雇佣就有一定的随机性,当一个企业支付了高工资时,它就吸引了更好的工人来申请这份工作,从而提高了其劳动力的素质,如果企业对劳动过剩的反应是降低工资,那么大多数有能力的申请者——他们比那些缺乏能力的申请者更有可能有更好的选择机会——就会选择不申请,如果工资对工人素质的这种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企业来说支付高于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就是有利的。

效率工资理论还强调工资和工人努力程度之间的联系:在许多工作中,工人对自己工作的努力程度有某种相机抉择权,因此,企业要监测工人的努力程度,并解雇逃避责任的工人,但是,抓住所有逃避责任者的难度很大,因为监测工人的成本高昂且又不完全有效,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企业总在寻找克服逃避责任的方法。一种解决方法是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高工资使工人更渴望保持他们的工作,从而给予工人付出最大努力的激励,如果工资在使供求均衡的水平上,工人就没有什么理由去努力工作,因为即使他们被解雇他们也能很快找到一份支付同样工资的工作。因此,企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可以激励工人不要逃避责任。

2.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

答:一般来说,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更严重些。分析如下: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3.2010年初中国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可能影响。(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2010年,随着经济回升和物价上涨,继江苏省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浙江、广东等地陆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在10%以上,一些省份甚至超过25%。

(1)背景介绍

按照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2008年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响,我国部分地区为了帮一些企业渡过难关,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直到2010年开始,各地才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另外,2010年以来的高通胀,使民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收入生活压力加大,此时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显得尤为必要。调整最低工资的目的主要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而目前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所以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可能影响

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带来的影响可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具体来说:

①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都有好处,值得肯定。对于个人来说,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最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于企业来言,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一定程度上使得生产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向更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或者进行产业转移;对于国家来说,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得低收入者、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困难,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影响不大。最近几年来,劳动力供需形势逐渐逆转,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供不应求转变的趋势已经形成,这导致最近几年劳动力工资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增长。在这一趋势下,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事实上已高出了最低工资标准许多,因而政府再运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效果将变得极为有限。

③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提升了劳动力成本,在刺激劳动供给增加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进而导致就业减少,失业增加。但是,考虑到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事实上已高出了最低工资标准许多,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市场影响不大。

④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出现招工困难,经营压力增大。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上本行业本身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甚至直接退出市场。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形势越来越不景气的不利背景下,出台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无疑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性。

⑤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加剧我国当时的通胀压力,虽然不很明显。相对来说,工资的上涨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为转移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会将一部分上涨的成本转移到价格上,加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

4.假设一国的成年人口由以下构成:就业人数为1.34亿、失业人数860万、非劳动力人口7090万。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武汉大学2011研)

插入2011年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班 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34+0.086=1.426(亿)。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成年人口×100%=[1.426/(1.426+0.709)]×100%=66.8%。

(3)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0.086/1.426)×100%=6%。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