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6cf6d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7

一个维度,有什么,是什么。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图形给我们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说。第二个维度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例1.面与面之间是什么关系,比如:面的形状,面的数量。棱与棱之间的关系,棱与面之间的关系。

建议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把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再按照教科书第19页表格的顺序进行填写。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整理如下表。 形状 长方体 面 6个 棱 12条 顶点 8个 特征 面的形状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例2的意图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长、宽、高。为长、宽、高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作铺垫。用长方体的特征来做长方体,学生不知道长方体的特征,怎么做的出来了。因此,活动的设计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做成不重要,怎么去做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需要12条棱,这12条棱是怎样的。需要把12条棱分成三组,这三组就是长、宽、高。这个活动很重要,它有两大价值,第一个价值是

面积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棱长 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用特征来解决问题。第二个价值是对特征的认识的升华。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使学生明确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的不同,它的长、宽、高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既可以防止死记硬背什么叫长、宽、高。又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的大小由它的长、宽、高决定。 例3教学正方体的特征

这节课要立足在:用研究长方体的方法来研究正方体。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体,这节课研究正方体,你们准备怎样研究,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说出方案来,统一认识后放手让学生去做。最后展示研究成果。这节课的重心是让学生会用学法。知道从那几个维度去研究,每个维度研究什么。为今后圆柱体的学习打基础。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后,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材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的次序来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时,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整理的形式形成下表。并揭示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最后用集合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做一做”的教学,不要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搭一搭之后,为了巩固特征,可进一步讨论思考:如第(3)题,引导学生分以下两个层次思考: 如果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的面有什么特点?(其余

四个面形状大小必须完全相同,并且长或者宽一定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如果四个面是正方形,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其余两个面也一定是正方形,搭成的一定是正方体。) 对练习题的理解

练习五的第一题主要是巩固长方体“面”的特征。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变式练习,有哪几个面,长是24厘米?有哪几个面宽是9厘米?将长方体纸巾盒抽象成只有三条棱的示意图。

9cm 24cm 12cm 再计算每个面 的面积是多少。第8题与第1题类似,只是将实物图变成立体图,都是根据“立体”想“平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表面积的计算打基础,可引导学生先在立体图中标上长宽高的数据,再对应的去找。并说一说你找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教师可适当的增加根据平面想立体的练习。

第2题先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出现几种答案,说理由后整理思路:原来这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求,然后几种方法对比,意识到方法优化的问题。 第6题是求部分棱长和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各条棱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棱长总和减底面4条棱”的方法。第7题也是求12条棱的总和的实际问题。但要注意已知条件给出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要化成相同单位后再计算。这三题可以一起练习。

3、第三题,讨论长方体棱的位置关系,不能仅仅满足结论的得出,

更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想象“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和 b 平行的棱有几条?”分别是哪几条?指一指引导学生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且平行。由“和 a 垂直的棱有哪几条”指一指从而发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a 垂直于 b,a 垂直于 c, b垂直于c。让学生知道棱与棱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有长短的关系,还有平行,垂直的关系。特征不仅仅是我们前面学习的那些,是概念的延伸,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第9题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正方体的水平逆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正方体的侧面是 A、E、F、C ,那么底面就是D ,所以I和D是相对的,同时正方体水平转到2次,相对的两个面互换了位置,所以可以得出 A和C是相对的,那么E和F是相对的面。如果学生无法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教师可以再介绍另一个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确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字母是不能同时看到的。这三个正方体的上面都看见了I,同时在其他的面看见了A、E、F、C, 在I、A、E、F、C下面打勾,剩下D没有打勾,所以 I和D相对 。 A、C、D、E、F、I

√ √ √ √ √

两个正方体都看见了A、同时在其他的面看见了F、E、I,那么A就和C相对,剩下E和F就相对了。 A、C、D、E、F、I √ √ √ √ √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