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家国情怀5黄河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家国情怀5黄河颂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6d22ce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

5 黄河颂

1.走近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 。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等。

2.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澎湃( ) 山巅( ) 臂膀( ) ...

宛转( ) 浊流( ) 哺育( ) ...

?( )屏障?( )劈刀?( )奔走???屏? 劈? 奔? ???( )屏气( )劈叉( )投奔???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zī( )长 体pò( ) 屏zhàng( )

????bǔ( )育?狂lán( )?一xiè( )万丈?? ? ?bǔ( )捉??水xiè( )不通??斑lán( )?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④ :体格和精力。

⑤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⑥ :水势大。

⑦ :形容河流弯曲。

3.写作特色

运用象征手法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又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黄河以其坚实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歌综合运用了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热情地赞美了黄河。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说明是黄河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4.主旨归纳

《黄河颂》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结构图示

6.技法指导

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与效果

①判断叙述者身份。

②掌握三种人称的常见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详解详析

1.诗人 文学评论家

2.(1)pài diān bǎng zhuǎn zhuó bǔ píng bǐng pī pǐ bēn bèn

(2)滋 魄 障 哺 捕 澜 斓 泻 泄 (3)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②曲折流转。

③狂澜 ④体魄 ⑤滋长 ⑥浩浩荡荡 ⑦九曲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