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六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b450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2

【设计理念】

6.北京的春节

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读引入,揭示新课。

1.自读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学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2.揭示新课: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春节刚刚过去不久。请大家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齐读。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

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热闹喜庆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 彩排 鞭炮 截然 寺院 彩绘 杂拌儿 麦芽糖 逛庙会 走马灯 张灯结彩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 四、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七、布置作业:(选其中一项做)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传说,增长见识;

2.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写一篇与当地春节习俗有关的习作。 【板书设计】

6 北京的春节

(时间顺序)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后反思】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勾起读者对年味的向往,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留恋。鉴于此,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在不久前刚刚过完的春节是怎么过的,说一说一些有趣的人、事、景、物,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读完本课后,与自家过春节进行比对一番,看看课文中老北京人过春节与我们曲阜过春节有什么不同,回家之后,把课文读给家中的老人听一听,看看老北京过年的习俗与老曲阜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感受一下时代的发展进步。?

几点不足:一、教学节奏不明快,与精美的文章不相符。原因可能是自己对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把握就不够。二、学生说的内容过多,显得乱,没有章法。三、语言训练点抓的不明确,没有从语言个例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总之,课虽讲完了,却感到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