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与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bc57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2 氧气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

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并归纳。 激活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导学引导探索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体现循序 渐进 的认知归 律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讨论得: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交流发言:(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落下使集气瓶炸裂。 通过上面木条、硫磺、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性质? 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得: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归纳总结 过渡: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磷、硫、铁丝和氧气反应,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书写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这种反应叫做 化合反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我们就把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的特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

1、课堂设计与生活体验密切相联。“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进到深入,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氧气学生已经很熟悉,就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引入的方式,的确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